在与这些领导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陈长河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虽然是重生之人,有着许多优势。
但这些大领导们的知识、阅历、经验,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都让他深感钦佩,受益匪浅。
这些高层次的思维碰撞和政策研讨,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和思路。
当然,反过来。
陈长河站在未来视角上,对于许多事物的看法和思路,也给这些大领导们带去了不小的启发和冲击。
在讨论产业转移时,他强调“环境保护是发展的生命线”,举出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了“我们帮扶西部,是要送去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送去新的环境包袱”的观点。
继而提出,在帮扶协议中要设置环保门槛,避免东部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简单搬迁到西部。
在规划劳务协作时,他提出了“订单式培训”的概念。
根据东部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在西部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让务工人员“出了校门就进厂门”,既提高就业质量,也满足企业需求。
更让许多领导认可称赞的是,他在讨论区域协作时,多次提到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概念。
建议在帮扶中要有意识地培育西部地区的产业生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布局,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种基于现代产业经济学的思维,在这个年代颇具前瞻性,令许多领导都收获良多。
桑文瀚等领导不止一次地表示:“陈长河同志虽然年轻,但眼光很独到,考虑问题也很周全。”
甚至,“政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政务委员林贺胜,在听取了陈长河的汇报后,都表示“陈长河同志提出的一些想法,跳出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框架,很有参考价值。”
正因这些大领导们的赞赏肯定,陈长河才会被选为副组长。
否则若是仅凭那几篇论文,肯定是不够的。
喜欢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