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吸引人才,确实需要很多钱。
“讲席教授”的标准,是在国外享受优厚待遇、时间宝贵的高端人才。
若要把他们邀请来开设讲座、研讨会,甚至授课,得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报酬、科研经费、公寓住宅、其他费用……全部加起来,不是一个小数目。
请一名“讲席教授”在江北大学待一个月,所消耗的费用,可能高达百万左右。
2-3名,就是二三百万。
再加上“青年学者”的待遇,至少要三四百万。
他捐的是基金,是用收益来支付这笔费用。
而若想保证每年三四百万的收益,保守稳健投资的情况下,怎么着也需要3000万资金。
当然,如果这笔资金交给他亲自打理,收益率肯定会比较高。
或许只需要一千万,也能保证三四百万的年收益。
这就牵扯到,他捐3000万的第二个原因。
千金买马骨。
用高额数字来提高震撼力,用真金白银来彰显诚意,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形象塑造作用。
这30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向全球经济学界宣告,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求贤若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其背后拥有的资源是雄厚无比的,其描绘的宏伟蓝图是值得信赖的。
这笔捐赠本身,就是最具冲击力的招聘广告。
能够迅速打破海外学者对国内研究机构“经费紧张、条件有限”的刻板印象,让他们真正开始认真考虑来自东方的邀请。
为了捐出这3000万,陈长河不仅掏空了自己内地账户里的全部剩余存款,甚至还向沈麦麦“借”了500万。
可谓下了“血本”。
好在,这3000万没白捐,它所引起的强烈反响,完全达到了他的预期。
喜欢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