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庄志宏眼中已然满是欣赏之色。
陈长河注意到他的表情变化,内心振奋,抛出第三种,也是更精妙的一种思路。
“第三种思路,是工具变量法。不再执着于寻找策略实施前同质的策略组和对照组,而是选择一个变量,作为模型中某随机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一起构造出相应参数的一致估计量……”
为了解释这种思路,他选择了一个经济学中的经典难题。
“我们在研究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时,会遇到一个麻烦。
即,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可能互相影响——研发投入多了可能提升利润,但反过来,利润高了的企业也更有钱去增加研发投入。
这就形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让我们很难分辨真实的因果关系。
这时候,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外部工具。
这个工具必须满足两个苛刻的条件。
第一,它必须能显着地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第二,它除了通过影响研发投入这一条路径之外,不能再通过任何其他途径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率。”
说到这里,他列举了一种可能性。
“比如说,政府突然出台了一项力度很大的研发税收抵扣政策。
这个政策,显然会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满足第一个条件。
同时,这个政策本身只是一项税收规定,它并不直接给企业带来技术或市场,理论上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率,这就满足了第二个条件。
通过这个随机工具,我们就能像用滤网一样,过滤掉利润对研发的反向影响,从而更清晰地测量出研发对利润那部分纯粹的、单向的因果效应……”
讲完三种思路,陈长河总结道:“庄教授,我这三种不成熟的想法,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
与其被动地接受粗糙的数据,然后试图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去补救,不如主动出击,去发现、甚至去设计那些能够自然剥离出因果关系的现实情境。
我认为,这可能是让计量经济学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研究中,保持其科学性和可信性的关键所在。”
陈长河这番深入浅出的阐述,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一种全新的计量经济学范式,更用极具本土特色的生动案例,将抽象的方法论变得触手可及。
坐在一旁的罗志旺和包家兴,虽然并非计量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却也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听懂了陈长河所表达的核心思想。
他们先是惊讶于陈长河何时对计量经济学有了如此深刻独到的见解。
随即,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原来,陈主任不仅在宏观战略上高瞻远瞩,在具体的研究方法论上,竟也走到了如此前沿的位置!
其思维之深邃,视野之开阔,让他们心中原有的崇拜之意更添几分!
而此刻的庄志宏,内心的震动远比罗志旺二人更为强烈。
他脸上的轻松闲适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全神贯注的倾听与思索,以及眼眸中难以掩饰的震惊与欣赏。
他震惊,是因为陈长河所阐述的“基于设计的因果推断范式”,其核心思想——从依赖复杂数学补救转向注重研究设计本身,以识别因果关系。
恰恰精准地指向了当前计量经济学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瓶颈,以及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
当前的计量经济学界,尤其是在应用领域,确实存在陈长河所指出的问题。
许多研究过于依赖繁复的模型设定和严格的假设条件,试图用后验的数学技巧来弥补先验数据质量的不足。
结果往往导致模型脆弱,结论对设定敏感,其科学性和稳健性备受质疑。
而陈长河提出的思路,是反其道而行之,将重心前移,强调通过巧妙寻找或构建“准实验”情境,从源头上改善数据的“因果识别”能力。
这种思维范式的转换,极具洞察力和前瞻性!
更让庄志宏感慨的是,提出这番见解的陈长河,其主要成就和实践领域并不在计量经济学本身。
一个并非专攻此道的年轻人,却能跳出技术细节的桎梏,直指学科发展的核心困境与出路,这份敏锐的学术直觉和宏观的把握能力,实属罕见!
此时此刻,书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鸟鸣。
片刻后,庄志宏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向陈长河,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叹。
“长河啊……”
他缓缓摇头,感慨道:“若非亲耳听闻,我实在难以相信,这番极具开创性的见解,竟是出自一位并非专攻计量经济学的年轻学者之口。
你刚才所谈的,哪里是什么不成熟的想法?
分明是直指计量经济学应用痛处的真知灼见!
你所强调的从‘数学驱动’转向‘设计驱动’的范式转换思路,正是我们许多圈内人正在思考和探索,却未必能如此清晰表述出来的关键方向啊!”
罗志旺和包家兴见庄志宏的评价如此之高,不禁流露出与有荣焉的骄傲表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