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好的药油放在一旁晾凉,雪嫣红又取过半斤蜂蜡,切成小块,放入一个小铜锅中,用温水慢慢融化——这是为了增加药膏的硬度,让它更容易成型,方便携带和保存。“蜂蜡要选黄色的老蜂蜡,比新蜂蜡更耐用,而且能防腐,让药膏放得更久。融化时用温水浴,别直接用火烧,不然蜂蜡会焦。”
待蜂蜡完全融化,雪嫣红将其缓缓倒入放凉的药油中,边倒边用木勺快速搅拌:“这一步最关键,一定要快搅,让蜂蜡和药油充分融合,不然药膏会分层,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搅到药膏呈现半凝固状态,颜色均匀,就可以装瓶了。”
作坊里早已摆好了几十个小瓷瓶,都是雪嫣红从库房里找出来的旧胭脂瓶,洗干净后烘干备用。她和春桃、阿福一起,将温热的药膏倒入瓷瓶中,每个瓶子只装七分满,留出让药膏冷却收缩的空间。“装瓶后要放在阴凉处自然冷却,别盖盖子,不然热气散不出去,药膏会发霉。等完全凝固后,再盖紧盖子,贴上标签,写清楚‘红颜救苦膏’和用法。”
第一批药膏做好时,天已经黑了。雪嫣红拿起一个瓷瓶,拔开盖子——药膏呈深紫红色,质地细腻油润,用指尖蘸了少许,涂在手腕上,凉凉的,带着淡淡的药香,不一会儿就吸收了,没有丝毫油腻感。她想起纸条上写的病患症状,又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用法:“每日三次,取药膏少许,轻轻涂于红疹处,避免抓挠;若红疹已溃烂,用温水洗净后再涂,可促进愈合。”
刚写完,门外传来敲门声,竟是太医院的李院判。原来陛下派了太医院的医官前往江南赈灾,李院判听说雪嫣红在研究治时疫的药膏,特意过来看看。雪嫣红连忙将“红颜救苦膏”递给她,又详细说了制作方法和原料。
李院判接过药膏,涂在自己手上试了试,又闻了闻药香,眼中露出惊讶:“雪坊主,这药膏用的竟是胭脂原料?紫草凉血,红花止痒,当归生肌,配伍得恰到好处!而且原料常见,制作简单,江南百姓自己都能做,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我也是急中生智,想着胭脂原料易得,能让更多人用上。”雪嫣红松了口气,“只是我不知道这药膏对时疫红疹的效果到底如何,还请李院判多指点。”
“放心,我看这药膏药性平和,又能对症,定能缓解病患的痛苦。”李院判笑着说,“我这就回太医院,让人按照你的方子批量制作,再和赈灾的药材一起运往江南。对了,你这方子能不能写下来,我让医官们教给江南的百姓,让他们自己也能制作,这样就能覆盖更多病患了。”
雪嫣红连忙取过纸笔,将“红颜救苦膏”的详细制作方法写下来,从原料挑选到步骤细节,甚至连如何用普通猪油代替猪板油、如何用红糖代替蜂蜡(虽效果稍差,但应急可用)都写得清清楚楚。“若是药材不够,软紫草可以用中原紫草代替,只是要多放一两;红花也可以用晒干的石榴花代替,虽然止痒效果稍弱,但也能起到活血的作用。”
李院判接过方子,连连道谢,急匆匆地回太医院去了。雪嫣红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案上的瓷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做了这么多年胭脂,从未想过自己的手艺竟能救人。她转身对春桃和阿福说:“今晚咱们别歇着了,再做几批药膏,越多越好,早日送到江南,就能多救几个人。”
接下来的几日,水粉斋成了临时的制药坊。雪嫣红请了十几个民间巧妇来帮忙,库房里的紫草、红花、当归很快就用完了,她又拿出自己的积蓄,让阿福去药市大量采购,甚至托烟雨阁的人从西域加急运送软紫草。京城里的百姓听说雪坊主在做治时疫的药膏,纷纷送来猪油、蜂蜡,还有人主动来帮忙洗瓶子、贴标签,作坊里日夜灯火通明,却热闹而有序。
三日后,第一批“红颜救苦膏”随着太医院的赈灾队伍运往江南。又过了十日,江南传来消息:首批药膏送到后,医官们按照雪嫣红的方子教百姓制作,短短几日就做出了上千瓶。病患涂了药膏后,红疹的痒痛明显减轻,溃烂的伤口也渐渐愈合,百姓们都称这药膏为“红颜救苦膏”,说雪坊主用胭脂原料救了他们的命。
雪嫣红收到消息时,正在教几个从江南逃来的难民做药膏。其中一个老妇人,脸上和手上都长了红疹,涂了药膏后已经好了大半,她拉着雪嫣红的手,老泪纵横:“雪坊主,您真是活菩萨啊!我孙子之前痒得哭着要抓,涂了您的药膏,当晚就睡安稳了。现在我们村的人都在做这药膏,再也不怕那该死的时疫了!”
雪嫣红看着老妇人脸上的笑容,心中暖暖的。她拿起案上刚捣好的紫草泥,对周围的人道:“这‘红颜救苦膏’,原料都是寻常之物,只要大家学会了做法,就能互相帮助。等时疫过去,这方子也能留着,以后谁家生了疮疡、起了红疹,都能用得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九州胭脂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九州胭脂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