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殿内不少出身寒门或地方的中低级官员眼中都露出激动之色。这等于为那些有潜力但可能一时发挥不佳的学子,又开了一扇门!
“其余欲入学者,无论出身,皆需参加学院统一入学考试!考试时间,定于每年夏至!”扶苏目光扫过全场,“考试内容,由各院院长会同礼部博士官拟定,务求切合本院所需之基础学识与潜质!成绩合格者,秋季入学!”
“新生入学伊始,”扶苏语气加重,“无论何院学子,皆由军事学院派遣教官,进行为期一月之全员演武操练!以队列、纪律、体魄为要,铸其坚韧意志,明其令行禁止!此乃立身治学之根基!”
队列操练?百官面面相觑,尤其是文官队列,不少人露出讶异之色。让未来的工匠、医者、文吏去站队列?前所未闻!但无人敢质疑。陛下行事,必有深意。
“至于学院生员出路,”扶苏抛出了更引人瞩目的规划,“其一,学业优异者,可由其所在学院院长亲笔具名推荐至吏部!吏部当优先审核,若品学兼优,确为可用之才,可先行派遣至郡县基层历练,担任佐吏、书办、工师、医士等职!历练期间,由地方主官考评其政绩才能,吏部定期复核!历练合格、表现卓异者,可擢升实职!”
这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绕过传统察举与科举的“学院荐举”晋升通道!李斯、陈平等人眼中精光闪烁,意识到此举将极大增强学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并直接为帝国输送具备专业素养的新血。
“其二,所有生员,无论是否获得院长推荐,毕业之时,皆需参加学院统一卒业大考!”扶苏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考由各院院长及礼部、吏部共同主持,考核其专业学识与实务能力!成绩合格者,按其考绩分数高低,由吏部统一安置于帝国各级官署、工坊、医馆、商行(专营)等相应岗位!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卒业,留院重修一年,再考!若连续三次卒业大考皆不合格……”扶苏目光陡然转冷,“黜落学籍,永不录用!吏部亦永不叙用!”
冷酷而高效的淘汰机制!如同无形的鞭子,悬在了未来每一位学院生员的头顶。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陛下对于人才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及对学院这块“帝国智慧摇篮”所寄予的厚望。
最后,扶苏的目光再次变得深远:“教育之基,在于蒙童。皇家学院乃塔尖,广布郡县之蒙学、乡学,方为基石。工部、礼部听旨!”
茅焦、叔孙通同时出列:“臣在!”
“朕命工部,会同礼部,制定详细章程,于帝国境内各郡、各县、各乡,广设官办学堂!务必确保,凡我大秦子民之适龄孩童,无论男女,无论贫富,皆有书可读,有蒙可开,不收任何费用,免费提供午餐!所需营造经费,以及后续学堂费用,由户部专项拨付!学堂规制,可因地制宜,但求坚固、宽敞、明亮!优先使用水泥等新式材料及技艺进行建设,教育乃我大秦万年大计!质量必须过关!”
此令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让所有孩童读书?无论男女贫富?免费入学?这简直是石破天惊之论!麒麟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低低的议论声。纵然是李斯、陈平这等见识过陛下诸多“惊世之举”的重臣,此刻也难掩惊愕。
“陛下!”一位老成持重的博士官忍不住出列,声音带着忧虑,“陛下圣心仁厚,泽被万民,臣等感佩!然…然遍设郡县乡学,所需师资何止万千?恐一时之间,难觅如此众多通晓文墨、堪为人师者!若滥竽充数,恐误人子弟,反失陛下兴学美意啊!”
这确实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扶苏对此早有预料,他神色不变,沉稳开口:“卿之所虑,甚为务实。朕已有对策。”
他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官员,声音清晰有力:“其一,鼓励各地官衙吏员,于公务之余,兼任学堂蒙师!凡自愿兼任、且经礼部派驻郡县之学官考核合格者,按其教学课业多寡,由郡县府库额外发放‘教学津贴’!此津贴,列入郡县正项开支,由户部监察!”
让吏员去教书?百官又是一愣。但仔细一想,这似乎可行。基层吏员大多通晓文墨,熟悉地方事务,若能在不影响本职的前提下兼任蒙师,既能解决师资短缺,又能额外增加收入,调动其积极性。
“然!”扶苏语气陡然转厉,“各郡守、县令,必须严格把关!吏员兼任蒙师,绝不可影响其本职公务!若有玩忽职守,因教废政者,严惩不贷!其教学水准,亦需由礼部学官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即刻撤换!此乃双刃之剑,用得好,利国利民;用不好,遗祸地方!吏部、礼部,当协同制定详细考绩章程,务必确保教学之质,不负朕兴学育才之初心!”
李斯和陈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叹服。陛下此法,可谓另辟蹊径,既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又通过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以约束,最大程度规避了风险。虽然执行起来挑战巨大,但若真能推行下去,其意义之深远,难以估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