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平身。”
声音终于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殿内每一个人的耳中。那声音沉稳、平静,听不出丝毫情绪,如同亘古不变的山岳,又似深不可测的寒潭。
“谢陛下!”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整齐划一,百官再次躬身行礼,方才真正挺直腰背。但那份沉重的威压感,并未因此消散分毫。
扶苏缓缓落座于御座之上,冕旒微晃。
“始平二年,已成过往。”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圈圈涟漪,“朕观天下,承前岁之基业,赖诸卿之勠力,新政渐入肌理,百姓稍得喘息。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平三年,非守成之年,当为开拓之始!”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冕旒,穿透了殿宇,落在了帝国辽阔疆域的每一个角落。
“今日朝会,首议始平二年之得失。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当为帝国之耳目,亦为朕之臂膀。诸卿所掌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稷根基。有何功过,有何阻滞,有何展望,皆须直陈无隐。朕,洗耳恭听。”
帝王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照灯,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最终,落在了文官班列最前方、那位须发已见霜白、身躯却依旧挺拔如松的中书令李斯身上。
“李卿,”扶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中书掌机要,统百揆。帝国中枢运转,新政推行得失,卿当为百官之表率,先奏之。”
“臣,遵旨!”
李斯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酝酿已久的乾坤尽数吸纳,随即出班,步伐沉稳有力,行至御阶前那片象征着奏对核心的光洁区域,对着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身影,深深一揖。
他直起身,声音洪亮清晰,带着一种老臣特有的沉稳节奏,开始奏报:
“启奏陛下!臣中书令李斯,谨代表中书省,并奏报皇家学院事宜。始平二年,托陛下洪福,赖诸公勤勉,帝国上下,政通人和,虽有军制革新触及旧利,致边陲偶有零星烽烟起,然我大秦将士忠勇,火器犀利,雷霆万钧之下,跳梁小丑,旋起旋灭,不足为虑。新政推行,虽步履维艰,然上承天心,下应民意,吏员皆以新政为圭臬,推行平顺,吏治之清明,前所未有,此乃陛下圣德感召、雷霆手段所致,臣等不过奉旨而行。”
他话语稍顿,目光扫过殿内文武,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充满了自豪与力量:
“尤为可喜者,乃陛下高瞻远瞩所设之皇家学院!始平二年,学院气象万千,百家争鸣,思想碰撞如星火燎原,技艺革新似春潮涌动!各分院依陛下‘创新为魂’之训导,不断推陈出新,完善体系,成效卓着,为帝国储备之栋梁,已蔚然成林!”
李斯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殿内群臣的心上:
“据学院详报,今岁秋季毕业之期,工学、医科、农学、商务四院,将为我大秦输送大匠、圣手、专家、精干吏员,计一千四百人整!此等人才,或可下放郡县,牧守一方,推行新政;或可委派官学,薪火相传,泽被万民!陛下,此一千四百人,非纸上数字,乃帝国未来之筋骨!有此源源不断之才俊,帝国何愁人才匮乏,新政何愁后继无人?”
他特意加重了“筋骨”二字,大殿内隐隐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与倒吸冷气之声。一千四百名受过系统教育、掌握专门技艺的顶尖人才!这数字背后蕴含的力量,足以让任何一位老臣感到震撼。不少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御阶之上,那玄鸟图腾下的身影,心中敬畏更深。
李斯并未停顿,继续奏道:
“化学院情况特殊,其学子所习,多为国之重器,如烟花火药之精研、冶金锻造之突破。其才皆用于帝国最核心、最机密之所在,贡献卓着,然人数与去向不便细陈,学院自有详表程于御前,望陛下明察。”
“军事学院,乃帝国强军之基石!始平二年,该院得总参谋部韩信将军亲授火器运用之新法、新战策,学子日夜勤修苦练,深得精髓。今秋,将向五大军区输送精通火器、深谙新式战法之基层军官,计七百六十人!陛下,此七百六十名军官,如七百六十颗火种,散入我大秦百万雄师之中,必能引燃燎原之势!帝国军队战力之飞跃,指日可待!此乃陛下军改大计之硕果!”
七百六十名学院军官!这个数字再次在武将队列中激起无声的波澜。李信、王贲等老将眼神锐利,章邯则微微眯起了眼,显然在迅速评估着这批生力军投入麾下后带来的力量变化。
李斯的声音转入了最后一部分,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欣慰:
“臣所主之政治学院,于始平二年,共完成对科举士子之系统培训,计三千七百人!此批士子,业经吏部严格考核,已悉数委派至帝国中枢及地方郡县,成为推行新政之中坚力量!更值庆贺者,”他语气中透出由衷的轻松与自豪,“自始平二年十一月起,至今日,政治学院再无一名地方官员因贪赂、渎职、无能而‘回炉重造’!此非臣之功,实乃陛下澄清吏治、新政深入人心之明证!帝国上下,勠力同心,共赴国是!政治学院目前除新晋官员培训外,重心已转向擢升官员之深造,一切井然有序,皆赖陛下圣明烛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