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内,吏部所铸就的清明盛世图景尚在百官心头萦绕,杜赫退下时衣袍带起的微风仿佛还带着那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凛然正气。扶苏的目光,如同穿透历史迷雾的晨曦,缓缓移向文官班列中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却精神矍铄的老臣——礼部尚书叔孙通。
这位以精通礼仪、博古通今闻名的儒家宿耆,此刻身着象征礼乐教化的深绯官袍,眉宇间虽难掩长久案牍劳形带来的疲惫,但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里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近乎朝圣的光芒。执掌帝国文脉教化,于这亘古未有之变革时代,其担之重,其心之炽,唯有自知。
见扶苏目光投来,叔孙通整肃衣冠,深吸一口气,那气息仿佛汲取了千年文墨的沉香,随即沉稳出列,步伐从容中带着一种文化传承者特有的厚重。
“臣!礼部尚书叔孙通!启奏陛下!”
叔孙通的声音苍劲而温润,如同古琴拨响的泛音,带着岁月的沉淀与发自内心的激越,与前几位尚书的风格迥然不同。这声音瞬间将殿内肃穆的注意力,引向了帝国灵魂的深处——文脉传承与教化。
“始平二年,礼部上下,谨奉陛下‘文脉薪传’、‘教化万民’之圣谕,于典籍整理、文教推行、礼乐建制、博物传承诸事,夙夜匪懈,不敢有丝毫懈怠!文教乃国魂所系,礼乐乃盛世之表!臣等深知,帝国之强盛,非独仗兵戈之利、仓廪之实,更在于文脉之昌明,民心之向化!礼部之责,关乎帝国千秋之气运!”他的开场白,饱含深情,直指根本。
叔孙通首先指向了帝国文脉传承的根基——典籍的抢救、保存与传播。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带着一种守护文明的虔诚:
“陛下!首功当推皇家学院开院,百家归心!”他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彩,“墨家献其机关秘术、格物至理之孤本;农家呈其稼穑精要、土壤物候之珍籍;儒家奉其六艺经典、礼乐制度之圭臬……其余法、道、名、兵、阴阳、纵横诸家,亦皆倾囊而出!其所献典籍,浩如烟海,不乏存世孤本、先贤手泽!此乃百家千年智慧之结晶,帝国文脉之瑰宝!”
他语气陡然转为凝重,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臣得此重宝,夙夜忧惧!恐其有失,愧对先贤,更负陛下重托!故,礼部倾尽全力,行三重护宝之策!”
“其一,着礼部精选通晓古文、心细如发之官员百人,日夜不休,以最上等宣纸、徽墨,对照原本,逐字逐句,精工誊抄!务求纤毫无误,形神兼备!此誊抄副本,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二卷!”
“其二,所有原本,无论竹简、帛书、皮卷,皆以百年樟木精制函匣盛装!函内衬以陛下所赐之蜀锦,再置入特制防虫防蠹药剂!而后,悉数移入文渊阁最深之地宫!”
叔孙通的描述细致入微,如同在描绘一项神圣的仪式:
“地宫以巨石垒砌,深埋地下,隔绝天光湿气!内置特制石匮,匮体厚重,石匮之内,除樟木函外,更填充以特制石灰、木炭、香料混合之干燥吸湿秘剂!地宫入口,设三重精铁巨门,由黑冰台精锐及礼部守藏史日夜轮值守护!每季开启检视一次,维护药剂,确保万无一失!此乃帝国文脉之‘种子库’,纵使沧海桑田,亦当永存!”
殿内群臣无不动容!如此周密的保护措施,几近守护传国玉玺!此等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远超历代!
叔孙通的声音转为欣慰与开放:
“其三,誊抄所得之一万三千余卷副本,则置于文渊阁地面书库,依百家类别,分架陈列!凡朝中三省六部、皇家学院各院博士,乃至经严格审核之着书立说者,皆可凭印信申请查阅!百家之秘,自此非一家一派之私藏,而成帝国共享之智慧源泉,文脉薪传之公器!”
他接着报出了文化传播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更赖陛下所授‘活字印刷’之神技!”叔孙通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与自豪,“礼部设‘帝国文典监’,专司刊印!以誊抄副本为底本,组织工匠日夜排字、校勘、印刷!去岁一年,已将墨家《墨经》、农家《汜胜之书》、儒家《礼记》精要等数十部核心典籍,以活字术刊印成册,字迹清晰,装帧精良!首批成书,已无偿移送皇家学院藏书楼,供诸生研习、博士着述之用!学院之内,百家学子手捧清晰印本,研读先贤智慧,此情此景,臣每每思之,皆热泪盈眶!此乃陛下活字之术,化典籍孤芳为满园春色之功!”
活字印刷!将孤本化为千百清晰印本!这消息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工部的铁龙!文官们,尤其是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博士,激动得胡须颤抖,仿佛看到了知识传播的黄金时代!
叔孙通的汇报转向了惠及万民的蒙学教化,声音充满了慈和与力量:
“其二,蒙学之兴,文盲之绝,乃陛下仁德泽被万世之业!”他报出了一个足以让任何重视文教的帝王心潮澎湃的数字,“始平二年,帝国全境,新建蒙学塾馆如雨后春笋!经礼部详核,截止岁末,登记在册之蒙学,已达三千四百九十一所!遍布郡县乡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