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张或凝神沉思、或激烈辩论、或伏案疾书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茶香,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正在创造历史的兴奋与凝重。
扶苏抛出的宏大蓝图,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了千层巨浪。在场的帝国精英们,在经过最初的极致震撼后,迅速被皇帝描绘的那幅壮丽前景所点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中。
胥坤带领着数名黑冰台案牍司的书记官,笔走龙蛇,不敢有丝毫懈怠,将每一句有价值的建言、每一个最终敲定的细则都详细记录在案。御案旁,已经堆积起了厚厚一摞写满墨迹的绢帛。
“陛下,关于院士研讨会的细则,”李斯捋着胡须,沉吟道,“院士之遴选标准,除学术成就外,德行操守是否亦应列为重中之重?且院士是否应定为终身制?若其后继无力,或德行有亏,又当如何?”
扶苏赞许地点头:“李卿所虑极是。院士,乃帝国学术之丰碑,德行自当与学问并重。朕意,院士非终身制,设立考核期……嗯,暂定五年一评。由黑冰台案牍司暗中收集其学术贡献、督导项目成效、以及风评德行,汇总呈报于朕。若确实德才兼备,持续贡献,则可续任。若尸位素餐,甚至阻碍学术,经朕核实,必将剥夺其院士头衔,绝不姑息!此外,院士研讨会之投票记录,必须严格保密,但最终结果及大致讨论方向,应定期公示于学院内,以示公正,接受监督。”
“陛下圣明!”众人皆服。这一条被迅速补充进细则。
茅焦接着提出:“陛下,研究所依项目而设,灵活机动,然大项目往往耗时数年,其间参与研发之学子、博士,其学业如何考核?成绩如何评定?若只顾研发而荒废了系统学习,岂非又走上了老路?”
“茅卿问到了关键处。”扶苏显然深思熟虑,“凡进入研究所之人员,无论原本身份如何,均需接受双重考核。其一,为其所在研究所的项目进展贡献,由所长及督导院士评定;其二,每月仍需回到其所属学系,参加关键课程的学习与考核,由系正负责。两者综合,方为其最终成绩。成绩优异者,方有资格参与‘硕士’头衔的评选,并获得相应俸禄。如此,可确保其不偏废基础。”
讨论细致而热烈,从研究所的项目申请流程,到文理两院的课程设置划分,再到教材编撰的进度要求、学子的分级考核标准……事无巨细,皆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辩论。
一日三餐,皆有宫中内侍准时送来精美膳食,甚至夜深之时,还有御膳房精心准备的夜宵羹汤。扶苏更体恤臣下,令人在宣室殿侧殿布置了软榻屏风,供实在困倦不堪的臣子小憩片刻。然而,往往榻席未暖,小憩之人便又忍不住回到那热烈的讨论圈中。
皇帝陛下几乎全程参与,他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一锤定音,时而引导争论,时而又能提出令所有人都茅塞顿开的精妙见解。他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对细节的把握,让李斯、陈平这等绝顶聪明之人也时常暗自心惊,敬佩不已。
时间就在这忘我的商讨中飞速流逝,日升月落,整整三天!
当第三日的夕阳余晖再次透过窗棂,洒在胥坤刚刚抄录完毕的、最后一份细则绢帛上时,整个宣室殿内,陷入了一种短暂的寂静。
所有人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倦,眼窝深陷,唇干舌燥,李斯的胡须似乎都更白了几分,茅焦的嗓音已然沙哑。但他们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案几上,那堆积如山的绢帛,仿佛有着千钧之重。那里面记录的,不仅仅是一项项冰冷的条文,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体系完备的帝国科教文卫新体系的诞生!是足以保障大秦文脉学术昌盛万年、人才辈出的坚实根基!
李斯颤抖着双手,将最终汇总的纲要呈给扶苏,声音沙哑却充满激情:“陛下!臣等幸不辱命!皇家学院改制细则、三级学制推行方案、教育平权、医疗普惠、良种助农三大国策之行止细则……均已商讨拟定,请陛下御览!”
扶苏接过那沉甸甸的纲要,并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目光缓缓扫过殿内每一位重臣,看着他们憔悴却兴奋的面容,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缓缓起身,手持纲要,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遍大殿:“诸卿辛苦了!这三日,诸卿与朕在此殿中所定下的一切,必将载入史册!后世子孙将会铭记这一天,铭记诸卿之名!此非为一朝一夕之策,实乃为我大秦奠定万世不易之基业!此纲要,朕即刻朱批用印,颁行天下!名曰——《始平科教文卫定制》!”
“陛下圣明!大秦万年!”所有人齐齐跪倒,声音虽然疲惫,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坚定。他们深知,自己参与并亲手缔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正如扶苏所言,这一事件,注定将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世誉为“文道昌盛之源”!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大计已定,可暂歇片刻之时,医学院院长李醯却深吸一口气,再次出列叩首:“陛下!臣还有一事,关乎医疗普惠之推行,亦关乎帝国人口之繁衍大计,踌躇良久,觉此时提出最为恰当,恳请陛下与诸位同僚议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