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新城,西域都护府行辕内,气氛与西域各国的混乱躁动截然不同,却同样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焦躁。
主帅项羽端坐在虎皮大椅上,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如同他内心积郁的雷霆。
“哼!一群不知死活的跳蚤!”他终于忍不住冷哼一声,声音如同金铁交鸣,“整日在边境线上嗡嗡作响,扰得人心烦!真当本侯的刀不利否?”
堂下众将也是群情激愤。
“侯爷!末将请命!只需给我五千精骑,一万火枪手,定将龟兹、姑墨那些个狂徒的脑袋给您拧下来!”
“是啊侯爷!这帮蛮夷,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整天射冷箭,骚扰商队,简直欺人太甚!”
项羽何尝不想打?他骨子里的好战血液早已沸腾。但陛下的严令如山——巩固成果,暂缓西进。没有新的命令,他绝不能擅自开启大规模战端。
他也曾上书兵部和御前,请求出兵荡平不臣。但回复迟迟未到,而那些西域蛮夷的挑衅却日益频繁。虽然尚未造成秦军人员伤亡,但这种被苍蝇围着叮咬的感觉,让心高气傲的霸王如今的武威侯项羽感到无比憋屈。
他只能强压火气,命令加强巡逻,禁止商队出边境,同时眼巴巴地盼望着来自咸阳的旨意。
终于,在这一日,一骑快马顶着风雪,携带着来自帝国中枢的诏书,抵达了昭武新城。
项羽精神一振,立刻召集众将及张良等人,焚香接旨。
旨意是扶苏亲自口述,由中书省草拟并用印的。内容首先表达了对前线将士的慰问,考虑到年关将近,希望尽量避免刀兵,让将士们过个安稳年。
读到这一段时,项羽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有些失望。难道陛下真的要忍下这口气?
但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然,天朝威严,不可轻侮。若蛮夷冥顽不灵,挑衅过甚,尔等亦不必一味固守忍让。可择机以雷霆手段坚决剿灭之,以儆效尤!唯需切记:务必谋划周全,尽量减少帝国将士之伤亡,避免无谓之损失。军事行动之后,政务体系需能同步建立,迅速改建新城,施行有效统治,方为长久之计。具体时机把握,前线主帅可临机决断,多听取张良、萧何等人之建言。若政务能跟上,则可放手施为,使冥顽之地彻底归化,不复存在。”
旨意写得颇为讲究,既体现了皇帝的仁德,又明确授权了动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强调了“军事-政务”同步推进的征服策略。
项羽细细品味着旨意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挑衅过甚”、“临机决断”、“彻底归化,不复存在”这些字眼,嘴角终于勾起一抹冷酷而满意的笑容。
陛下还是那个陛下!他并非不想打,只是不想付出太大代价,并且要打得有价值,打得彻底,要能立刻转化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而不是单纯为了发泄怒火而兴兵。
“臣,项羽,领旨!陛下万岁!”项羽恭敬地接过诏书,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仗可以打,但要打得聪明,打得划算,要有充分的理由,并且要确保打下来就能消化掉!这个理由,不能是简单的“他们挑衅我”,需要更充分,更让人无话可说。
散帐之后,项羽单独留下了张良。
“子房先生,”项羽的态度比平时多了几分客气,他知道陛下将此人派来,必有深意,“陛下旨意,先生也听到了。如今西域情势,先生有何高见?那群跳梁小丑,终日聒噪,本侯实在厌烦透顶!”
张良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微微一揖,道:“武威侯稍安勿躁。陛下圣意已明,雷霆一击在所难免,然则,需待天时地利人和。”
“何谓天时地利人和?”项羽追问。
张良从容道:“天时,乃陛下旨意已至,授权侯爷临机决断。地利,乃我昭武新城固若金汤,军械粮草充足。而人和……”他顿了顿,目光微闪,“则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天下人,让朝中衮衮诸公,甚至让后世史家都挑不出毛病,认为我军出手乃理所当然、迫不得已的契机。”
项羽眼中精光一闪:“先生所言,深得我心!本侯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借口!一个完美的开战理由!”他虽勇猛,但绝非莽夫,深知政治和舆论的重要性。
张良微微一笑,道:“侯爷可知,为何龟兹等国虽频频挑衅,却始终不敢真正越雷池一步,只敢远远放箭?”
项羽冷哼:“自然是惧我大秦兵威!”
“正是。”张良点头,“他们内心恐惧,却又不得不逞强,故而行为看似猖狂,实则极度谨慎,绝不授我以实柄。我等若因几句辱骂、几支冷箭便大兴兵戈,虽胜,恐亦难免遭人非议,言侯爷气量狭小,加上之前昭武城的事,侯爷难免落下个嗜杀好战的恶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