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请起。”扶苏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地传入每个官员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道,直起身子,垂手肃立,目光尽数聚焦于陛阶之上,心中猜测着此次紧急朝会的主题。
扶苏没有让众人久等,直接切入正题,目光落向武将班列前列:“蒙恬尚书。”
“臣在!”蒙恬立刻跨步出列,躬身抱拳。
“将兵部方才收到的,武威侯自西域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择其要者,念与诸位爱卿听一听。”扶苏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明显的赞许和鼓励。
“臣遵旨!”蒙恬洪声应道,从袖中郑重取出那份赤羽捷报,双手展开。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音比在暖阁时更加洪亮、更加激昂,仿佛要将这份胜利的喜悦传递到殿堂的每一个角落:
“臣,白虎军区副司令员、武威侯项羽,顿首百拜,谨奏皇帝陛下……............谨代表北路军全体将士,遥祝陛下圣安!西域平定,帝国万年基业,自此愈固!”
蒙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战鼓擂响在百官心头。随着战果的逐步披露,殿内众人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到惊讶、再到难以置信的震撼,最后化为狂喜!
当蒙恬念到“单骑迎战十四酋首,尽数诛之”时,不少武将已激动得攥紧了拳头,面露神往之色;念到“收城三十余,得民七十万,珍宝无算”时,文官们尤其是户部、工部的官员,眼中放光,仿佛看到了帝国国力再次暴涨的景象;而念到“将士阵亡三十七”时,又不禁为这微不足道的代价换取如此巨大战果而惊叹。
捷报宣读完毕,殿内出现了片刻的绝对寂静,落针可闻。随即,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轰然爆发,热烈的祝贺声、赞叹声轰然响起,淹没了整个宣室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圣明烛照,武威侯神勇无敌!帝国万胜!”
“开疆万里,功盖古今!此乃不世之奇功啊!”
“西域归附,帝国西陲永享太平!”
“天佑大秦!陛下万岁!”
文臣武将,此刻都抛弃了平日的矜持与派系之分,由衷地为这巨大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
李斯抚须微笑,眼中闪烁着精光,已在思考如何借此东风,进一步推动帝国的政策;陈平笑容温和,目光扫过群臣,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冯去疾严肃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些许笑意,微微颔首。
扶苏面带欣慰的笑容,耐心地等待着这阵发自内心的欢呼浪潮稍稍平息,才缓缓抬起双手,向下轻轻一压。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皇帝,等待着他接下来的旨意。大家都明白,如此大功,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封赏。
“诸位爱卿,”扶苏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带着一种决断的力量,“武威侯项羽,统率有方,勇冠三军,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开疆拓土,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其麾下将士,亦是忠勇可嘉,浴血奋战,方有此赫赫战功。今日朕召集群臣,便是要议一议,当如何封赏武威侯及其麾下有功将士,方能彰显帝国信赏必罚之制,慰功臣之心,励后来之志?”
皇帝的话音刚落,殿内热烈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变得微妙而凝重起来。封赏是必然的,但如何把握这个度,却是一门极其深奥的政治艺术。巨大的战功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身着深红色御史袍服、面容清瘦、目光严肃的官员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臣,监察御史涂山,有本奏。”
“涂卿但说无妨。”扶苏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陛下,”涂山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而沉稳,虽不高亢,却足以让殿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楚,“武威侯项羽此番立下旷世奇功,按《帝国军人职务任免与晋升任用律》,自当重赏,此毋庸置疑。然,臣窃以为,赏功之时,亦需虑及长远,权衡利弊,方为老成谋国之道。”
他略一停顿,组织着语言,继续道:“武威侯自科举夺魁,一鸣惊人,至今不过短短两载。期间,陛下破格简拔,恩宠备至,已官拜白虎军区副司令员,授上将军衔,封武威侯,食邑丰厚,位极人臣之列。如今再立此不世之功,若再行超擢重赏,臣恐……恩赏过重,非……非国家之福。”
他小心翼翼地选择着措辞,避免直接触及那个最敏感的词汇,但意思已昭然若揭:“武威侯年纪尚轻,勇武韬略皆为人杰,未来为帝国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机会必然层出不穷。若此次封赏已达极致,待日后功勋再着,又将何以加之?古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云,‘赏不可僭,刑不可滥’。臣等绝非对武威侯有丝毫疑虑,实乃为帝国千秋万代计,为陛下与武威侯君臣相得之谊能善始善终计,不得不未雨绸缪,冒死进言。还望陛下圣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