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那三位最早内迁的楼兰、且末、小宛国王及其贵族,如今居住在帝国安排的舒适宅邸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和物质保障,回想起西域那些提心吊胆、相互倾轧的日子,无不暗自庆幸当初的“明智”选择。
推杯换盏间,他们或许会闪过一丝对故土的怅惘,但更多的则是融入帝国主流社会的安心感——毕竟,曾经的西域三十六国王族,如今还能安稳度日的,也只剩他们这三支了。
年关将至,朝廷也开始了例行的年假休沐。去年年底,扶苏别出心裁,给文武百官发放了可在皇家商号旗下所有店铺使用的“购物券”,初时还曾引来一些守旧官员的私下非议,觉得有失体统。但当他们真正用这些券给家人买到了稀罕的香露、洁白的香皂、绚烂的烟花爆竹后,无不真香定律发作,交口称赞陛下体恤臣下。
今年,扶苏更是大手笔,因着几处大型金银矿的顺利开采和皇家商号的巨大收益,帝国财政前所未有的充裕。他直接下旨,所有在京官员,按品级发放相当于其五个月俸禄额的购物券!并且适用范围覆盖皇家商号所有产业,从奢侈品到日用百货,从书籍文具到餐饮住宿,一券通行!
这道旨意一下,整个咸阳城的官员圈都沸腾了!五个月的俸禄!这简直是天降横财!尤其是那些中低级官员,这笔额外收入足以让全家过上一个极其丰盛的新年。
就连李斯、蒙恬这等重臣,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谁不喜欢实惠呢?一时间,皇家商号各家店铺门庭若市,官员及其家眷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年货,成为咸阳城一景,也无形中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展示了帝国的繁荣。
在遥远的新疆,张良并未强行推行内地的所有年俗。他敏锐地意识到,文化的融合需要耐心和智慧。
他命令属下详细了解了当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发现他们也有在冬末庆祝丰收、驱邪迎新的活动,只是时间、仪式与中原春节有所不同。张良决定尊重这些差异,下令官府组织的庆祝活动,既展示秦文化的魅力,也允许甚至鼓励当地民众按照自己的传统方式庆祝,官府还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支持。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张良对郡府属官们解释道,“强令他们立刻放弃自己的传统,只会激起反感。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帝国的文化是包容的,是先进的,是能带来更好生活的。当他们自发地觉得我们的方式更好时,同化便是水到渠成。”
于是,在新疆的一些城镇,出现了有趣的景象:秦军的士卒和当地孩童一起好奇地看着舞龙队伍;市场上,既有卖秦式点心的,也有卖传统馕饼和烤肉的;除夕夜,或许有的家庭会按照秦俗守岁,而另一些家庭则仍会举行自己的祈福仪式。
这种看似“混乱”的景象,恰恰是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初始阶段,而帝国提供的丰富物质,如同甜蜜的糖衣,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戒备,尝试着去接触和接受新的东西。
此刻的大秦帝国,疆域东至浩瀚东海,西抵葱岭脚下的新疆,北达鲜卑故地,南括雒越之野,版图之辽阔,前所未有。
通过持续不断的新政推行和礼部不懈的教化努力,除了像新疆这样刚刚纳入统治的区域,帝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核心腹地和较早归附的地区,已然是以秦地风俗为主流,但同时,百越的图腾祭祀、草原的那达慕盛会、西域的歌舞音乐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也作为点缀和补充,被包容在帝国文化的多元图景之中,并未被强行抹杀,反而增添了别样风情。
各地城镇乡村,无不沉浸在准备过年的喜庆之中,人人脸上洋溢着对富足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称颂帝国强盛、新政惠民、陛下圣明的言论,成为街头巷尾的主旋律。
而帝国的中心,咸阳宫内,今年的气氛也与往年截然不同。往年的除夕,扶苏虽贵为天子,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荣,但身处深宫,形单影只,总难免生出一种“孤家寡人”的寂寥之感。
偌大的宫殿,冰冷的玉阶,仿佛将他与世俗的温情隔绝开来。
但今年,一切都不同了。宫中多了五位姿容绝世、性格各异的女主人:活泼明艳、带着几分西域风情的怡妃迪丽冷巴;温婉如水、善解人意的虞妃虞姬;静雅出尘、略带一丝清冷的静妃谷丽娜札;端庄大气、气质出尘的端妃王嬿;以及聪慧灵秀、精通音律的蕙妃屈蕙。
她们的到来,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咸阳宫积年的沉郁之气。尽管宫廷礼仪依旧森严,但私下里,她们的存在为扶苏的生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色彩。
尤其是临近新年,按照扶苏的示意,宫中的年节布置虽然隆重,却也比往年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这一日,外面飘着细碎的雪花,咸阳宫暖阁内却温暖如春。扶苏难得放下政务,与五位妃嫔围坐在铺着厚厚绒毯的榻上,中间摆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紫铜火锅,汤底翻滚,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四周的案几上,摆满了各式精致的点心、水果和温好的醇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