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无法抑制的低低惊叹和吸气声。虽然大家都知道帝国近年来风调雨顺,新政鼓励生育,加之吸纳了大量新附之民,人口增长迅速,但当“三千一百七十七万”这个具体而庞大的数字被清晰地念出时,带来的震撼依然是实实在在的。这意味着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庞大的兵源、更广阔的税基和市场!就连端坐前列的李斯、陈平等人,眼中也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化为深深的欣慰。
郑国对众人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他顿了顿,语气越发昂扬,继续奏报:
“其二,田亩与粮储。自陛下推行新政,鼓励垦荒,改良农具,兴修水利以来,帝国现有登记在册之田亩总数,较之始平二年初,已翻倍有余!昔日关中、关东诸多荒芜之地,如今皆已成为良田沃野。此乃万千黎庶辛勤劳作之功,亦乃陛下仁政惠民,使得百姓有力开垦、有心耕种之果!”
“至于粮储……”郑国脸上露出一种近乎骄傲和自信的神色,声音也提高了八度,“陛下,臣今日可在此,当着陛下与满朝文武之面,立下军令状!以目前帝国各地官仓、义仓,乃至战略储备库之储粮,即便帝国连续两年遭遇如战国末年般之大范围、持续性旱灾,并且同时维持两场如征伐西域般规模之大对外征战之消耗,我大秦,也定然绝无一名百姓会因缺粮而挨饿!仓廪之实,积蓄之厚,前所未有!此非老臣妄言,乃是基于详实数据之推断!”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毋庸置疑的底气。粮食安全,在农业时代就是帝国稳定最核心的命脉!
能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说出这样硬气的话,需要何等雄厚的储备作为支撑!
不少官员,尤其是经历过统一战争前后物资匮乏时期的老臣,更是感触良多,暗自唏嘘。
郑国似乎还嫌带来的震撼不够,又带着几分“甜蜜的烦恼”补充了一句,甚至还难得地开了个玩笑:“不瞒陛下及诸位同僚,去岁一年,仅因皇家商号庞大利润之上缴,以及商税、农税、矿税等各项税赋之超额收入,咸阳、栎阳等几处主要国库,便已迫不得已扩建了三次!然……然依旧时常处于爆满状态!”
“皇家商号吸金之能,简直如同滔滔江河,连绵不绝,又似饕餮之口,吞噬四方之利!老臣掌管国库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如此‘钱满为患’之景象!每每夜深人静,回想起臣刚接管国库时,那空空如也、捉襟见肘之凄惨景象,再对比今日,臣都恍惚觉得是否尚在梦中未醒。”
他这番带着夸张和自嘲的话语,并未引起反感,反而引得殿内不少官员发出了一阵轻松且理解的低笑声。
帝国富足,国库充盈,意味着各项工程、教化、军备开支都能得到保障,他们这些官员的俸禄、赏赐乃至办公经费自然也水涨船高,谁能不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呢?一些年轻的官员更是面露自豪之色,仿佛这帝国的富饶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扶苏闻言,脸上的笑容愈发满意和欣慰。这正是他一直以来努力想要实现的良性循环。
“郑爱卿辛苦了。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此乃国之大计。爱卿且再详细说说,如今我大秦百姓之具体生计如何?与往年相比,可有显着改善?”
郑国立刻接口,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陛下圣明,体察入微!如今帝国百姓,尤其是三辅、三河、巴蜀等核心腹地之民,生活确已今非昔比,堪称翻天覆地之变!”
“其一,耕作效率极大提升。因曲辕犁、耧车、龙骨水车等各类新式农具及牛马畜力之大力普及,郑国渠、都江堰等大型水利设施之修缮与扩建,以及众多小型陂塘水渠之兴修,甚至部分郡县已开始试用工部督造之‘水力翻车’、‘水磨’等机械,农户耕种、灌溉、收割之效率远超以往,昔日因人力不足而致田地荒芜之景,如今已极为罕见。”
“其二,收入保障与生活品质提升。此点为关键中之关键!皇家商号严格遵照陛下旨意,始终以高于市场价之‘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之余粮,此举彻底杜绝了‘谷贱伤农’之弊病,使得农户辛勤劳作皆能获得稳定且可观之回报,再无后顾之忧。”
“百姓家中有充裕之存粮,手中有活络之余钱,自然开始追求更好之生活品质。如今,鸡、鸭、鱼、肉、鸡蛋等,早已非年节方可享用之稀罕物,寻常百姓之家,隔三差五餐桌上亦可见荤腥。许多头脑灵活之农户,更利用手中余钱,兴办起各类养殖场,饲养猪、羊、鸡、鸭,乃至挖掘池塘养鱼、种植果蔬,收入来源多元化,家资愈发殷实。”
他特意顿了顿,目光转向工部尚书程邈的方向,继续说道:
“至于工匠之人,其境遇较之农户,可谓更上一层楼。陛下与朝廷高度重视百工之技,其俸禄待遇极为优厚,丝毫不逊于殷实农户,甚至因其技术含量而略高一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