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任嚣、赵佗,皆宿将也,统兵数万,却落得兵败身死,上万帝国精锐埋骨异乡。此非将之不勇,兵之不精,实乃蛮夷依托地利,其心诡谲,非以雷霆之势、帝皇之威,不足以彻底震慑、犁庭扫穴!朕若不去,如何告慰阵亡将士之英灵?如何彰显帝国平定南疆之决心?又如何能让后续派驻南疆的将士心无旁骛,再无后顾之忧?”
扶苏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此事,朕意已决,无须再议。”
李斯和冯去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一丝不安。陛下虽然年轻,但意志之坚定,手段之果决,远超他们想象。他既然已经说出“朕意已决”,那么再行劝谏,非但无用,反而可能引来圣怒。
“陛下圣虑深远,非臣等所能及。” 李斯终究是李斯,立刻转变了态度,躬身道,“既然陛下决意亲征,臣等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稳固后方,确保征南大事无虞。”
冯去疾也只好跟着表态:“老臣谨遵陛下圣谕。”
陈平此时才开口,声音清朗:“陛下亲征,必能鼓舞三军士气,扬帝国天威于万里之外。臣等留守咸阳,定当恪尽职守,不负陛下重托。”
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他需要的态度。
他目光扫过三人,开始布置核心任务:“朕离京之后,朝政大事,便托付于三位爱卿了。”
三人立刻挺直了身体,神情变得无比专注。这才是今晚召见的真正重点。
“朕离京期间,” 扶苏清晰地说道,“凡帝国日常政务,如赋税征收、漕运调度、工程营造、官吏考核升黜、各郡县寻常奏报等,皆由你三人联名合议处置。决议之后,以联名札子下发尚书省各部执行,并抄送一份,由黑冰台快马直送南疆朕之行在。”
他特意强调了“联名”二字,目光深邃地看着李斯和冯去疾:“李卿掌中书,出纳帝命;冯卿掌门下,审核诏令;陈卿掌尚书,总领政务。三位爱卿联署,既可集思广益,确保政令稳妥,亦可相互砥砺,避免专断。望三位爱卿能以国事为重,精诚合作,勿因朕之暂离而有所懈怠或掣肘。”
这话看似是对三人所说,实则重点在于敲打李斯和冯去疾。李斯权欲较重,冯去疾有时过于保守,两人在政见上并非没有分歧。
扶苏此举,就是要用“联名”制度,形成一种微妙的制衡,防止任何一人在他离开后权力过度膨胀,同时也借助陈平的圆滑与忠诚,居中调和。
李斯心中凛然,陛下这是明晃晃地分权与制衡!
他立刻躬身道:“臣等必当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绝不敢有负陛下信托!”
冯去疾和陈平也同时表态:“臣等遵旨,必竭尽全力!”
“嗯。” 扶苏微微颔首,继续道,“然,国事亦有轻重缓急。若遇以下情状,则不可擅专,必须第一时间以八百里加急,将详细情报与三位爱卿的初步应对意见,一并呈送朕处,候朕亲裁。”
他屈指列举,语气严肃:
“其一,边疆诸敌有大规模异动,或边关军情有变。”
“其二,国内任何郡县发生大规模民变、叛乱。”
“其三,涉及二品及以上官员之重大任免、查处。”
“其四,突发重大天灾,如黄河决口、大地动等,需朝廷紧急调动大量资源赈济。”
“其五,任何可能动摇国本、影响帝国稳定之突发事件。”
扶苏每说一条,李斯三人的脸色就更凝重一分。这五条,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危及帝国安全的重大事件。
陛下虽远在南疆,但通过黑冰台的情报系统和这套严格的请示制度,依然牢牢掌控着帝国的最高决策权。
“臣等明白!” 三人齐声应道。
李斯心中暗叹,陛下年纪轻轻,思虑竟如此周全缜密,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想到了,并且提前设置了应对机制。这份心术,着实令人敬畏。
交代完最核心的政务安排,扶苏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温和了一些,带着一种看似随意的关怀:“此外,还有一事。朕观近年来,朝中乃至地方,颇有些官员因积劳成疾,或沉疴突发而致仕甚至亡故,实乃帝国之损失。为臣者,当有强健体魄,方能更好地为帝国效力。”
他看向三人,特别是年纪较长的李斯和冯去疾:“故,朕决定,自下季度起,推行帝国官员定期体检之制。”
“体检?” 三人都是一愣,这个词汇对他们而言颇为新鲜。
“不错,” 扶苏解释道,“即由医者定期为官员检查身体,察知隐疾,及早调治。具体章程,由你三人会同太医令及皇家学院医学系系正李醯共同拟定。朕意,凡咸阳京畿之内,二品及以上官员,每季度由太医署派出御医,至其府邸或指定官署进行体检。二品以下官员,则按归属地,于所属郡县之皇家医馆内,由医馆良医进行体检。所需费用,皆由国库支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