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在奏报中详细列举了礼部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陵园主纪念碑之形制、铭文撰写之格式与内容;英烈牌位之材质、尺寸、摆放次序与规范;每年春秋二季大祭、以及平日小祭之具体流程、祭品规格、赞礼唱诵之词;乃至陵园内行走、瞻仰之礼仪等,皆有详细规定。叔孙尚书言:‘礼者,天地之序也。以最高之礼仪祭奠英烈,方能彰显帝国之尊崇,教化万民之敬仰。’目前,相关礼制定稿已完成,并送到象郡大营。”
扶苏微微颔首。叔孙通虽然有时略显迂腐,但在这种维系帝国礼法、彰显国家意志的大事上,其严谨与专业是毋庸置疑的。有他亲自操刀,陵园的礼仪规制必然庄重肃穆,符合大秦气象。
“四、军地协作:臣统御朱雀军区麾下各部,除担负战备警戒任务外,已抽调部队,协助工匠团队施工。”蒙恬的笔调带着军人的干脆,“主要负责清理场地、砍伐障碍林木、开挖土方、搬运巨木石料等重体力劳作。将士们闻听是为牺牲之同泽修建安息之地,皆踊跃争先,士气高昂,无人言苦。”
“同时,”蒙恬的语气转为沉痛与郑重,“臣已下令各营,仔细核对军册,并派专人深入此前战斗过之区域,尽可能收集阵亡将士之遗物——哪怕只是一片残甲、一枚身份木牌,亦或是一缕衣冠。并竭尽全力,核实、整理所有已知姓名之阵亡将士名录。此项工作极为繁琐艰辛,然意义重大。臣欲将此名录,镌刻于陵园之内,使忠魂有名,功绩永存!”
“收集遗物,整理名录……”扶苏轻声重复着,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让每一个牺牲将士都有名有姓,让后人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为何而战,这本身就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对历史最负责的态度。蒙恬此举,深合他心。
“五、陛下亲题碑文:陛下于四月十五日亲笔题写之‘大秦南疆英烈纪念碑’九字擘窠大字,以及陛下亲自撰写的碑文,已于四月十九日由八百里加急快马,星夜兼程送往象郡。臣恭敬接收,已命最好的石匠,选用当地最坚硬之青岗石,日夜赶工,精心镌刻。目前,巨碑已然成型,巍然立于陵园预设之核心位置。碑文回顾帝国经略南疆之意义,深切缅怀自屠睢将军以来,所有为平定南疆、为国捐躯之将士功绩,字字千钧,感人肺腑!每每有将士、工匠路过瞻仰,皆肃然起敬,甚至有感怀落泪者。此碑,已成凝聚军心、激励士气之重要象征!”
看到自己的心意已然化为实物,并开始产生影响,扶苏心中感到一丝慰藉。
那碑文,是他斟酌再三,饱含真情写就,希望能告慰逝者,激励生者。
“六、地方协调:吏部尚书杜赫大人,已安排吏部能员,与象郡、桂林郡等地方官员紧密对接,协调陵园周边涉及之少量土地征用事宜。杜尚书要求,务必妥善安抚当地百姓,给予足额补偿,并安排生计,绝不可因建设陵园而滋生民怨,有损陛下仁德与朝廷威信。目前,相关事宜已基本妥善解决,百姓皆感念陛下仁厚,施工未受任何阻扰。”
“七、安保警戒:黑冰台指挥使蒙毅大人,对此亦极为重视,已秘密派遣一队精干探员,混入施工队伍及周边地区,负责陵园施工期间之安保,严防百越细作潜入破坏。同时,亦在暗中排查施工人员背景,确保队伍纯洁,杜绝任何可疑人员混入,防患于未然。”
蒙恬的奏报条理清晰,将帝国各部如何围绕英烈陵园建设这台精密机器高效运转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扶苏面前。
工部营造,户部出钱抚恤,礼部定规制,军方出力协作并整理名录,吏部协调地方,黑冰台暗中护卫……帝国庞大的官僚机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告慰忠魂,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与协同性。
奏报的最后,附上了陵园最新的施工进度图以及一些关键建筑的细节草图,如碑亭、祭台等。
扶苏仔细审视着这些图纸。整体布局大气磅礴,符合他的预期。然而,在看到碑亭和祭台的细节时,他微微蹙起了眉头。
图纸上的碑亭,是传统的四角攒尖顶,样式虽典雅,但总觉得少了几分专属于英烈陵园的、应有的刚毅与肃杀之气。而祭台的设计,则略显繁复,装饰性雕刻过多,反而冲淡了祭祀本身应有的庄重与纯粹。
他沉吟片刻,再次提笔,就着图纸的空白处,写下具体的修改意见:
“蒙恬尚书并程邈尚书:陵园整体规划甚佳,朕心甚慰。然,细观碑亭、祭台之样稿,尚有可斟酌之处。”
“碑亭,乃护佑英烈丰碑之所,亦为瞻仰者凝聚心神之地。现行之四角攒尖顶,虽合古制,然失之柔婉。可改为八柱支撑之盝顶式样,线条更显刚直峻拔,象征将士们宁折不弯之风骨。亭柱可略加粗犷,不必过多雕饰,以显质朴刚健。亭内穹顶,可饰以玄色,缀以星辰,寓意忠魂虽逝,精神如星辰永耀大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