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午后,凌云正蹲在破庙门口,疲惫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看着碗里黑乎乎的药汤发呆。一个清瘦的身影悄然走近,挡住了些许刺眼的阳光。凌云抬头,看到一个年轻人。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虽陈旧,却整洁异常,面容清癯,眼神澄澈而温和,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却又没有一般腐儒的迂腐之气。
“晚生李文轩,见过凌先生。”年轻人拱手施礼,态度不卑不亢。
凌云愣了一下,努力在疲惫的大脑中搜索对这个名字的记忆。
李文轩微微一笑,解释道:“晚生原籍城中,家道中落,暂居舅父家避难。连日来,暗中观察先生所为,深感先生之法,虽不合经义古籍,却暗合格物致知、济世救人之实理。先生仁心毅力,晚生敬佩。”他话语清晰,措辞文雅,瞬间让凌云在粗粝的乡村环境中,感受到一股清流。
更让凌云惊喜的是,李文轩并非空谈,他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来意:“见先生事事亲力亲为,且与乡民沟通颇有窒碍,晚生不才,略通文墨,亦熟知乡情,愿助先生一臂之力,充当奔走解说之役。”
文化转译与沟通桥梁的作用,在李文轩身上立刻显现出来。他主动提出并迅速实施了几个关键举措:
1. 书写告示: 他找来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和烧黑的木炭,略一思索,便挥毫写下告示。文字既非深奥文言,也非完全俚语,而是通俗易懂又带着几分文雅:“告众乡邻知:疫病流行,非关鬼神,乃由‘病气’相传。病气微小,肉眼难见,混于污水,入口即病。防控之法有三:一曰洁其饮水,必滚沸方可饮,此乃断病气之源,如御敌于门外;二曰隔其病者,集中调护,免累及亲邻,如筑堤防水患;三曰药石攻之,马齿苋、地锦草等,煎汤服之,可清内邪。为保阖村平安,试行三日,望各户遵行,共渡难关。” 这告示贴在村口老槐树下,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听人一念,也能理解个大概,远比凌云费尽口舌的解释要清晰、有说服力得多。
2. 协助沟通: 当凌云再次遇到像李铁匠那样情绪激动的村民时,李文轩会主动上前。他以“读书人”的身份,用本地乡音,耐心地将凌云的道理再解释一遍,语气温和,引用的比喻也更贴近村民的认知。他的身份让村民天然多一分信任,他的语言消除了隔阂,往往能起到安抚情绪、化解僵局的作用。
3. 记录情况: 他还主动帮助凌云记录隔离区每个病人的情况:何时发病、症状变化、用药反应、体温等。虽然简陋,却让凌云的救治工作开始有了初步的、可视化的数据支撑,管理变得有序。
效果初显是立竿见影的。李文轩的加入,如同给近乎失声的凌云配上了高音喇叭和精准的翻译官。那文雅的告示,像一阵清风,吹散了一些谣言的迷雾。他温和而有力的劝说,让许多原本梗着脖子的村民,态度出现了软化,开始愿意静下心来想一想。虽然怨言和阻力依然存在,但那种全然敌对、油盐不进的气氛,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凌云不惜力的强硬执行和李文轩恰到好处的辅助沟通下,“试验区”那套看似“离经叛道”的防疫措施,终于在泪水中、在骂声中、在无数的不理解中,像搭建一个摇摇欲坠的脚手架般,艰难地建立了起来。破庙隔离区里住进了几名重症患者,试点家庭的灶台上,开始冒起烧煮开水的蒸汽,草药的苦涩气味在空气中飘散。框架是搭起来了,但每个人都悬着一颗心,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那炷象征三天期限的香,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宣判。成功,或万劫不复,答案即将揭晓。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