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离那惊心动魄的救治之夜,已过去数日。陆府内室,早已不复当初的死寂与恐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宁静与期盼。康复的迹象,一日比一日明显,令人振奋。
这一日午后,阳光暖融融地洒进室内。床榻之上,陆承宇已能不用人搀扶,自行用手臂撑着,缓缓坐起身来,背后垫着厚厚的软枕。虽然动作仍显缓慢吃力,脸色也还带着病后的苍白,但那双原本涣散无神的眼睛,此刻却清亮有神,精神大好。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躺着,开始好奇地打量四周,关心起外界的事物。
他的目光落在坐在床榻边圆凳上的凌云身上,带着几分感激,几分好奇,轻声问道:“凌……凌先生,那晚……我迷迷糊糊的,只记得疼得厉害……后来,是您救了我吗?他们都说,是您把我从阎王爷那儿拉回来的。” 少年的声音虽弱,却清晰。
凌云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脉案,迎上那双清澈的眼睛,语气温和地笑了笑:“公子言重了。医者本分而已。主要是公子年轻,元气根基尚在,方能抗邪外出。如今感觉如何?腹中可还胀痛?”
“好多了,”陆承宇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劫后余生的腼腆笑容,“就是没什么力气,像踩在棉花上。凌先生,您为什么要当郎中啊?还这么厉害。”
凌云见他心情开朗,便顺势与他交谈起来,讲了些浅显的医理,比如身体如同一个小天地,需阴阳平衡,生病便是天地失调,郎中便是帮忙调理的人。他也开导陆承宇,伤病初愈,心情舒畅最为重要,莫要急躁,安心静养,身体自会慢慢恢复。这番温和的交谈,如同和风细雨,滋润着少年劫后初愈的心田,无疑对他的康复大有裨益。
站在一旁看着儿子与凌云对答如流的陆文昭,看着儿子日渐红润的脸色、清朗的眼神和逐渐恢复的活力,心中那块压得他几乎窒息的重石,终于彻底落地。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和狂喜,充斥着他的胸腔。而这一切,都源于眼前这个年轻的郎中。他对凌云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已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形容。
这份感激,迅速转化为陆府所有人对凌云态度上的根本性转变,可谓奉若上宾。
陆文昭的变化最为显着。他不再像最初那样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或是焦虑时的暴躁胁迫。如今,他对凌云敬重有加,言行举止间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他不再称呼“凌郎中”,而是发自内心地尊称一声“凌先生”。用膳时,他必定邀请凌云同桌,虽知凌云因需保持嗅觉味觉灵敏而饮食清淡、不饮酒,但仍以茶代酒,频频敬谢。席间,他会虚心请教养生之道,询问如何调理自身因军旅生涯留下的暗伤,如何根据节气变化饮食。言谈间,已全无官架子,更像是将凌云视为救命恩人兼可倾心相交的挚友。
府中的仆役丫鬟们,对凌云更是奉若神明。他们的伺候无比周到,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清晨洗漱的热水温度恰到好处;更换的衣物是柔软的新棉布;茶点是府里最精致的;行走时必有小厮在前轻声引路。每个人见到凌云,无不垂手躬身,言必称“先生”,态度恭敬至极,眼神中充满了近乎崇拜的光芒。凌云所居住的客房,一应物品皆按府中接待最尊贵客人的最高规格配置,熏香、暖炉、书籍、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生怕有丝毫怠慢。
就连逐渐康复的陆承宇,对凌云也充满了深深的依赖和亲近。他视凌云为救命恩人,对凌云的话言听计从。喝药从不叫苦,针灸时咬牙忍耐,凌云嘱咐的静养事项,他记得比谁都牢。有时甚至会像依赖父亲一样,向凌云诉说伤口愈合时的痒痛,或是询问何时能下地走路。这种信任,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带着孩子气的真挚。
随着接触日深,陆文昭与凌云的关系也在悄然深化。一日,在书房品茗闲谈时,陆文昭不再局限于病情和养生,开始似有意似无意地透露一些朝中的琐事或自身的处境。他会感叹几句身为武将,在京城为官,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会隐约提及所谓“淮西勋贵”集团内部的门户之见和排挤,坦言自己这般无深厚背景的武将,行事不易,常常需要瞻前顾后。
这些话语,已明显超出了单纯的医患关系范畴,带有引为知己、建立信任的意味。陆文昭似乎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凌云的绝对信任和拉拢之意。
面对这些涉及官场的话题,凌云始终保持着谨慎。他深知自己一介布衣郎中,根基浅薄,不宜卷入过深。他多以医理譬喻来回应,比如用“调和阴阳”比喻平衡之道,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来暗喻立身要正。他不轻易对具体人事发表看法,更不涉足敏感的政事,但陆文昭释放的这份善意和信任,他已然心领,这为他今后在京城立足,无疑打开了一扇重要的大门。
又过了两日,见儿子陆承宇病情已十分稳定,只需按时服药、静养即可,陆文昭主动提起了去留之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