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庭院里的那棵老银杏树,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对年少的顾言琛而言,时间的流逝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背景板,映衬着他日复一日、规整却缺乏温度的童年。祖父母是典型的学者,给予他最优渥的物质条件,最严谨的品行教育,却唯独吝啬于情感的直白流露。爱是体现在挑选最好的家教,是餐桌上不容置疑的营养搭配,是书桌上永远摆放整齐的参考书目,却从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一句“爸爸妈妈想你”。
他像一株被精心培育在无菌温室里的植物,挺拔,优秀,却感受不到风雨和阳光的真实触感。内心的孤岛,在日积月累的沉默与自我对话中,悄然成型,固若金汤。
苏晚晴的到来,是在他十三岁那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他刚结束一节枯燥的钢琴课,坐在窗边看外面被烈日炙烤得有些发蔫的花草。祖母带着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眼睛红肿得像桃子一样的小女孩走了进来。
“言琛,这是晚晴,苏伯伯的女儿。以后她就住在我们家了,你要好好照顾妹妹。”祖母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吩咐意味,仿佛只是在交代一项新的学习任务。
顾言琛抬起头,对上那双怯生生又带着一丝倔强的眼睛。他听说过苏家的事——苏伯伯生意失败,夫妇二人远走海外躲债,将这个唯一的女儿托付给了世交顾家。他看着眼前这个瘦弱、仿佛一碰就会碎掉的女孩,心里没有太多波澜,只是基于从小被灌输的礼节,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那是枷锁套上的开始。
起初,这份“责任”是具体而微的。吃饭时,祖母会用眼神示意他给苏晚晴夹她够不到的菜;上下学时,司机接送,他需要等她一起上车、下车;她因为想父母在深夜哭泣时,祖父母会敲开他的房门,让他去“安慰一下妹妹”。
他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精准地执行着这些指令。他会给她夹菜,会等她上下学,会在她哭泣时递上一张纸巾,或者干巴巴地说一句“别哭了”。他做得无可指摘,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他无法理解她为何有那么多眼泪,也无法共情她那种对被抛弃的恐惧。在他的世界里,情感是需要严加管控的东西,流露脆弱更是不可取的。
苏晚晴却像一株渴望攀附的藤蔓,在陌生的环境里,迅速地将顾言琛这根沉默却可靠的“支柱”当成了唯一的依靠。她跟在他身后,怯怯地叫他“言琛哥哥”,会把学校里发生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讲给他听,会在他看书时,安静地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偷偷看他。
顾言琛对此感到些许困扰,但他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无法对一个“弱者”,尤其是被托付照顾的“妹妹”表现出不耐烦。他依旧沉默地接纳着她的跟随,偶尔在她成绩进步时,会按照祖母的吩咐,送她一件小礼物作为奖励;在她被其他孩子欺负时,会出面用他冷冽的眼神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让对方道歉。
这些在苏晚晴眼中被无限放大的“维护”和“温柔”,在顾言琛看来,只是责任范围内理所应当的行为。他从未想过,这些举动会在一个敏感少女的心中,埋下怎样执拗的种子。
随着年岁渐长,进入青春期,周围的同学开始起哄,老师们也带着了然的笑意看待这对形影不离的“兄妹”。苏晚晴看他的眼神,也渐渐从依赖,染上了朦胧的爱慕。
一次家族聚会,有长辈开玩笑地说:“言琛和晚晴真是郎才女貌,等你们长大了,我们两家正好亲上加亲。”
顾言琛当时正低头剥一只虾,闻言动作一顿,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他抬起头,想开口澄清,却看到祖父含笑默认的表情,和祖母投来的、带着告诫意味的眼神。他的话堵在喉咙里,最终只是将剥好的虾放进了祖母的碗中,沉默地表达了无声的抗议。
那顿饭,他吃得味同嚼蜡。他清晰地感觉到,那副名为“责任”的枷锁,正在被无形的手加固、上锁,试图将他和苏晚晴牢牢绑在一起。他开始有意识地拉开距离,找借口不再和她一起上下学,减少单独相处的机会。
然而,他的疏离却被苏晚晴解读为青春期男孩的别扭和害羞。她反而更加执着,甚至开始以“顾言琛青梅竹马”的身份自居,出现在他的朋友圈子里。
高二那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拿到了金奖。颁奖典礼结束,他捧着奖杯走出会场,苏晚晴抱着一束鲜花等在门口,在周围同学艳羡和起哄的目光中,红着脸将花塞到他怀里。
那一刻,顾言琛没有感到喜悦,只有一种被无形绳索捆绑的窒息感。他清楚地看到带队老师和其他获奖者眼中“果然是一对”的暧昧神色。他接过花,低声道了谢,语气疏离得让苏晚晴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回去的车上,他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渴望逃离。逃离这被设定好的人生,逃离这副越来越沉重的枷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