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清玥坐在新成立的工作室会议室里,面前摊开着一份份项目计划书,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空气中弥漫着新装修的味道,混合着咖啡的香气,也混合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创业者的焦虑与兴奋。
这里是“玥影工作室”,位于市中心一栋创意产业园区的顶层。视野极好,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的轮廓。选择这里,不仅因为环境清幽,更因为这里远离了传统影视公司的聚集地,象征着一种全新的开始。
成立个人工作室的想法,在官宣恋情后不久便在她心中萌芽。那场席卷全网的风暴,让她更清晰地认识到,依附于任何光环之下都不如自身强大来得可靠。她想要的,不仅仅是做一个被选择的演员,更希望能主动创造内容,讲述那些真正打动她的故事。
这个决定得到了顾言琛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只是在她熬夜看商业计划书时,默默为她端来一杯温热的牛奶,说:“想做就去做,家里有我。” 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会议桌对面,坐着她的两位核心合伙人——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的运营总监赵明宇,以及从业十余年、人脉深厚的制作总监田欣。此刻,三人的脸色都不太轻松。
“清玥,‘玥影’成立的消息发布后,递来的本子确实不少,”田欣推了推眼镜,将一份整理好的报表推到她面前,“但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还是冲着你的知名度来的,希望你能出演,本质上还是把你当演员,而不是制作方。”
赵明宇接口道,语气理性而克制:“而且,我们目前的资金流虽然健康,但要独立投拍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风险依然很大。几个有意向的资方,都提出了比较苛刻的对赌条款,或者希望我们在内容上做出妥协,加入更多市场喜欢的‘爆款’元素。”
沈清玥拿起那份报表,目光扫过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项目名。《倾城宠妃再爱我一次》、《霸道总裁的小娇妻带球跑》……这些明显是跟风热点的快餐式项目,与她想要打造的“有温度、有态度”的内容相去甚远。而那几个资方看好的项目,要么是过度消费她个人形象的爱情片,要么是要求加入无脑喜剧元素的现实题材,都让她感到一种创作的窒息感。
她合上报表,抬起头,目光清亮而坚定:“明宇,田姐,我们成立‘玥影’的初衷,不是为了快速赚钱,也不是为了重复我自己。如果只是为了安全,我大可以继续只做演员,片酬足够丰厚,也不必承担这么大的压力。”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另外两人耳中:“我想做的,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是那种,很多年后被人提起,依然会觉得有价值的作品。也许这条路会很难,会很慢,但我想试试。”
田欣看着沈清玥挺拔而坚定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她见识过太多在名利场中迷失的艺人,像沈清玥这样,在巅峰时期还能保持清醒头脑,敢于跳出舒适区,追求更高职业理想的,凤毛麟角。
“我明白你的想法,清玥。”田欣开口,“我这里其实有一个本子,压了很久,之前找过几家平台和公司,都因为题材小众,商业风险太高被拒了。”她从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抽出一份已经有些卷边的剧本,封面上是手写的两个字——《她的城》。
沈清玥转过身,接过剧本。只看了故事梗概和前三场戏,她的心就被牢牢抓住了。故事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北方小城的纺织女工,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面对下岗潮、家庭变故,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裁缝手艺,一步步开创出自己服装品牌的故事。没有狗血的情节,没有开金手指的主角,只有平凡人在大时代下的挣扎、坚守与微光。
“这个本子……”沈清玥的声音有些发紧,“很好。”
赵明宇快速浏览了项目预算和风险评估,眉头皱得更紧:“清玥,田姐,这个项目风险系数确实很高。年代戏,制作成本不小;现实主义题材,受众有限;而且女主角需要从青年演到中年,年龄跨度大,对演员要求极高,票房号召力存疑……”
“但故事是好的,不是吗?”沈清玥打断他,眼神灼灼,“我相信,好的故事自有它的力量。”
决定接下《她的城》,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个月,沈清玥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制片人的千头万绪。
为了敲定最适合的导演,她亲自飞了三座城市,与多位风格各异的导演恳谈,最终说服了一位以拍摄现实主义题材见长、但对商业市场有些排斥的文艺片导演合作。她说服对方的理由很简单:“好故事不应该被埋没,我们需要让更多人看到。”
为了搭建靠谱的制作团队,她动用了自己这些年积累的所有人脉,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诚恳地邀请。有人婉拒,有人观望,也有人被她的热情和剧本本身打动,毅然加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