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超越了形迹、直指本心的光影艺术所震撼!那是一种精神的共鸣,一种美的洗礼!
云逸脸上的笑容早已僵住,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震惊与难以置信!他无法理解,没有复杂的工具,没有精致的模板,怎么可能创造出如此生动、如此富有感染力的影画?这已经完全颠覆了他对影画的认知!
评判席上的老人们,更是激动得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从这光影中,看到了影画之道的本源,看到了他们年轻时曾追求过、却在技艺的迷宫中逐渐遗忘的那种与天地共鸣的初心!
下卷
宁瑜与阿翎的“四季流光”影画,在无声的震撼中缓缓落幕。那最后一抹冬日的暖阳光影消散,纸鹤轻盈地落回阿翎肩头,场地中央那盏油灯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刚才那场瑰丽的梦境与它无关。
短暂的寂静之后,广场上爆发出远比之前更为热烈、更为真挚的掌声与赞叹声!这掌声,并非为了炫目的技巧,而是为了那直击灵魂的美与哲思。
结果毫无悬念。评判们一致认为,宁瑜与阿翎的“四季流光”,以其对光影本质的深刻理解、对自然韵律的完美把握以及直指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远超云逸注重形似的“百兽朝凰”,当为本届光影盛会的魁首!
云逸脸色惨白,失魂落魄。他引以为傲的技艺,在对方那返璞归真的“道”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终于明白,柳老头和宁瑜所说的“心法”、“神韵”,并非虚言。自己一味追求形似与炫技,确实是走入了歧途。
他走到宁瑜和柳老头面前,之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羞愧与一丝醒悟。他对着柳老头深深一揖:“柳老……是在下……坐井观天,狂妄自大了。您的坚持是对的……千影谱,晚辈……不配拥有。”
他又转向宁瑜,由衷道:“宁公子……您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影画之道……云逸……受教了。”
宁瑜扶起他,温声道:“云公子不必妄自菲薄。你的技艺根基扎实,亦是难得。只是需知,技为道用,方能登峰造极;若为技所困,则易迷失方向。望你日后,能沉心静气,在精进技艺的同时,勿忘感悟光影背后的天地之心。”
云逸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那是一种找到了正确方向的光芒。
经此一事,绘影镇的影画风气为之一变。人们不再一味追求影画的逼真与炫目,开始重新重视起对光影本质的感悟、对意境的营造。柳老头的“千影谱”心法,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许多年轻影画师开始向他请教。云逸更是放下了身段,虚心学习,技艺与心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宁瑜与阿翎在绘影镇又停留了数日,与柳老头、云逸以及镇中其他影画师交流心得,将自己对光影、虚实、自然的理解倾囊相授。柳老头感激不尽,欲将千影谱赠予宁瑜,被宁瑜婉拒。
“心法精髓,我已领会。此谱还是留在绘影镇,福泽后人吧。”宁瑜道。
离开之日,柳老头、云逸及众多镇民前来相送。柳老头将一枚自己以影画手法精心制作的、内蕴流光的小小影石赠予阿翎,聊表心意。
“宁公子,阿翎姑娘,你们让老朽看到了影画之道的更高境界。”柳老头感慨道,“光影虽无常,然心中有道,则无处不可绘影,无光不可生华。”
宁瑜与阿翎挥手告别,身影消失在镇外的山道上。
“世间万物,莫不有光有影。”宁瑜对阿翎总结道,“执着于实,则失其虚妙;沉迷于虚,则流于空幻。真正的影画之道,乃至人生之道,在于把握光与影、虚与实之间的平衡与转化。以实载虚,以虚衬实,方能创造出既扎根现实、又超越形式的动人篇章。这绘影镇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技艺如何精湛,都不能忘记其背后的‘道’与‘心’。唯有心光澄澈,方能织影绘光,照见大千世界的无穷美妙。”
阿翎深以为然。她把玩着手中那枚流光溢彩的影石,看着阳光下自己与宁瑜被拉长的、不断变化的影子,心中对“光”与“影”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解。她知道,这变幻的光影,既是世界的表象,也是内心的映照。而真正的艺术与智慧,就在于如何在这虚实之间,找到那份永恒的、动人的平衡。
他们的旅程,因这“织影绘光”的启示,而更添一份灵动与深邃。这关于光影、虚实、道术的故事,必将如同那些变幻的影画一般,留在绘影镇的记忆中,也留在每一个追求真与美的灵魂深处。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