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夫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冲到台前,指着林素心,尖声道:“不可能!定是你这丫头使了什么手段,迷惑了苏老!我这霓裳羽衣锦才是最好的!”
“云裳!”苏老沉下脸,“织品如人,贵在真诚!你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在丝线中掺入迷幻草汁,以为无人能识吗?此等行径,已背离织德!若再不悔改,你这幻织坊,迟早毁于一旦!”
云裳夫人被当众揭穿,脸色煞白,踉跄后退,看着台下那些由崇拜转为鄙夷的目光,以及林素心那平静而坚定的眼神,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走错了路。那虚幻的繁华,如同泡沫,一触即破。
她再也无颜停留,掩面冲下了云锦台。
下卷
织梦盛会的结果,在织云镇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云裳夫人的幻织坊声誉扫地,生意一落千丈,她本人也闭门不出,据说在深刻反思。而林素心的素心织室则门庭若市,许多人慕名而来,不仅购买她的云锦,更想学习她那返璞归真的织造理念。
林素心并未藏私,她将宁瑜点拨的“心与物合”、“经纬含情”的道理,以及自己多年来对云梦泽自然意蕴的感悟,无私地分享给镇中的织女们。她强调,真正的云锦,应该是云梦泽灵魂的延伸,是织者内心世界的呈现,而非单纯炫技或迎合市场的产物。
宁瑜与阿翎在织云镇又盘桓了数日。宁瑜应林素心之邀,参观了素心织室,并与苏老等老匠人探讨了织造之道与天地自然的关系。阿翎则对那灵性十足的云雾蚕和复杂的织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林素心耐心地教她辨识丝线,感受织机的节奏。
在宁瑜的引导下,林素心尝试着将更多对生命、对光阴、对泽中万物的感悟,融入新的织品中。她织出的锦缎,图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云水,开始出现了泽中莲花的清姿、飞鸟的掠影、甚至四季流转的痕迹,但始终保持着那份沉静内敛、经纬扎实的本色,意境却愈发深远开阔。
织云镇的织造风气,为之一新。越来越多的织坊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技艺与理念,不再盲目追求浮华与奇幻,而是回归到对材质的精研、对技法的锤炼,尤其是对内心修养与自然感悟的重视上来。云锦,真正开始成为承载云梦泽灵魂与织者心性的艺术。
离开织云镇的前一日,林素心将一匹她最新织就、蕴含了晨曦初露时云梦泽氤氲之气的“朝露锦”赠予宁瑜,又将一条以素云锦边角料精心绣制、上有泽中莲影的手帕送给阿翎。
“宁公子,阿翎姑娘,多谢二位点拨之恩。”林素心诚恳道,“若非二位,素心恐怕至今仍在迷茫之中,更不知这织云镇的织风将滑向何处。”
宁瑜收下锦缎,道:“林姑娘本心坚定,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此锦已得神韵,望姑娘日后能继往开来,将这云锦之道,发扬光大。”
阿翎也欢喜地收下手帕,对着林素心露出了纯净的笑容。
次日,宁瑜与阿翎辞别织云镇。林素心、苏老及众多镇民送至泽畔码头。晨雾未散,泽面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与依依惜别的人群。
“宁公子,阿翎姑娘,一路顺风。”林素心挥手道,“愿这云梦泽的灵气,常伴二位左右。”
宁瑜与阿翎登上一叶扁舟,舟子撑篙,小舟缓缓驶入迷雾深处。
“锦者,金帛相合,华而有实。”宁瑜立于舟头,对阿翎总结道,“这织梦云锦的故事,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对‘美’与‘价值’的两种追求。浮华炫目之美,或可短暂吸引目光,然若无扎实根基与真诚内核,终是虚幻,甚至可能暗藏危机;而返璞归真之美,初看或许平淡,却因扎根于深厚的底蕴与真诚的心意,而能历久弥新,散发出永恒的魅力。这不仅适用于织造,亦适用于为人处世、求学问道。唯有内外兼修,华实相济,方能成就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美’。”
阿翎深深点头。她抚摸着怀中那方素云锦手帕,感受着其细腻温润的质感与上面蕴含的宁静意蕴。她回望那渐渐隐于雾中的水乡古镇,心中对“真实”与“虚幻”、“外表”与“内核”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知道,无论是在织造一方锦缎,还是在经营一段人生,那份内心的真诚、扎实的根基以及对自然与本真的敬畏,才是能够穿越迷雾、指引方向的明灯。
小舟破开平静的水面,驶向泽心。他们的身影,与舟,与雾,与这天水一色的云梦泽,渐渐融为一体,奔赴下一段未知而又充满启示的旅程。这关于织梦、华实、真幻的智慧,也将如这泽上的云雾一般,萦绕在寻求真美的心灵之间。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