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瑜不动声色:“哦?看来这位赵老爷,生意做得极大。”
“何止是大!”茶摊老板撇撇嘴,声音更低了,“这汇泉县的钱流,十之七八都得从他钱庄过。借贷、汇兑、甚至连官府的一些税银,都跟他脱不了干系。他定的规矩,那就是这汇泉商界的规矩!就说那利息,他说涨就涨,谁敢说个不字?还有啊,但凡是赚钱的营生,他总要插上一脚,要么入股,要么……唉,反正啊,这汇泉县的算盘珠子,怎么拨,最后的好处,大半都落进他赵家的钱柜子里咯!”
老板叹了口气,指了指街上那些看似光鲜的店铺:“瞧着热闹吧?可不少都是硬撑着,给赵老爷和……上头打工呢!真正落到自己手里的,没几个子儿。这世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呗。”
阿翎听得似懂非懂,但“大鱼吃小鱼”这话她明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那不是欺负人吗?”
茶摊老板赶紧“嘘”了一声:“小姑娘,可不敢乱说!在这汇泉县,赵老爷的话,比圣旨还管用呢!”
宁瑜放下茶钱,对阿翎道:“我们走吧。”
离开茶摊,阿翎还有些气鼓鼓的:“宁哥哥,那个赵老爷,是不是就是让大家都赚不到钱的坏人?”
“世间事,难断绝对善恶。”宁瑜平静地说,“贪婪如同漩涡,一旦形成,便会不断将周围的一切卷入其中。这赵万贯或许是漩涡中心,但这汇泉县失衡的财气,亦是所有沉溺于过度算计、迷失本心之人共同造就的。当人人都只想着如何算计他人、攫取最大利益时,诚信、公平、乃至创造财富的真正源泉便会枯竭。整个地域的‘生财之道’便会扭曲,如同竭泽而渔,终将无鱼可获。”
他抬头望向县衙和钱庄上空,在他的感知中,那里凝聚着一团最为浓郁、几乎化为实质的金色财气,但这金色之中,却掺杂着令人不安的暗红与污浊,那是贪婪与不公的色彩,正是这团气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斗,疯狂抽取着整个汇泉县的生机与活力。
“算盘本是无情物,用之正,可衡天地,量人心;用之偏,则锱铢必较,损人害己。”宁瑜的目光变得深邃,“这汇泉县的病,病在人心,显于算盘。要治此病,需得让这失了准星的算盘,重新找到它的‘定盘星’。”
中阙:定盘之星
要破此局,直接针对赵万贯或县官,并非上策。官商勾结,盘根错节,强行破除,易生混乱,且难以根除人们心中已然偏斜的算计之心。宁瑜决定,从这失衡财气流转的一个关键“节点”入手。
通过几日暗中查访,宁瑜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家名为“陈记杂货”的铺子上。这陈家是汇泉县的老户,经营杂货已有三代,向来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着称。然而近年来,在赵万贯势力的挤压和扭曲的商业环境下,陈记的生意每况愈下。当家的陈老汉是个固执的老头,坚持不肯在货品质量上动手脚,也不愿借赵万贯那利滚利的高利贷,因此铺面日渐冷清,几乎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是,宁瑜观察到,陈记铺子上空的气息,虽微弱,却仍保有一丝难得的清正与坚韧,如同污浊泥潭中的一株青莲,尚未被完全同化。这缕气息,或可作为拨乱反正的引子。
这日傍晚,宁瑜带着阿翎来到了陈记杂货铺。铺子位于一条相对冷清的街道,门面不大,里面货物摆放得整整齐齐,却鲜有顾客。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者,正就着油灯的微光,在柜台后打着算盘。算盘声缓慢、清晰,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与城中其他地方那急躁的算盘声截然不同。
听到脚步声,陈老汉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些笑容:“客官,想买点什么?” 他的笑容难掩愁苦。
宁瑜在店里随意看着,拿起一个手工制作的竹篾筐,问道:“老丈,这筐子怎么卖?”
陈老汉报了个价,价格十分公道。
宁瑜并未还价,直接付了钱,然后看似随意地问道:“老丈,我看您这算盘打得沉稳,是老家什了吧?”
提到算盘,陈老汉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他轻轻抚摸着那架油光发亮的旧算盘,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客官好眼力。这算盘,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跟着我们陈家三代人,不知算过多少账目了。”
“哦?那定然是架好算盘。”宁瑜走近些,目光落在算盘上。这算盘骨架是紫檀木所制,算珠乃是牛角磨成,岁月在其上留下了温润的包浆。更重要的是,宁瑜能感受到,这算盘之上,萦绕着一股微弱却纯净的“信”之力,是陈家三代人秉持诚信经营理念,日积月累浸润而成的灵性。
“算盘是好算盘,只是……”陈老汉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如今这世道,光会算账,守规矩,怕是……快要活不下去了。”
“老丈何出此言?”宁瑜顺势问道。
陈老汉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将汇泉县如今商业环境的扭曲,赵万贯的霸道,以及自家生意的艰难,一一道来。最后,他苦笑道:“不瞒客官,我这铺子,怕是撑不过这个月底了。赵老爷的人前几日来过,暗示我若肯接受他的‘入股’,或者借他的印子钱周转,便可起死回生。可我陈记三代人的名声,不能毁在我手里啊!那印子钱,更是沾不得,那就是个无底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