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窑变惊魂
宁瑜行至一座名为龙泉镇的江南古镇。此地以烧制青瓷闻名于世,据说鼎盛时期窑火彻夜不熄,瓷片堆积成山。镇中古窑林立,往来客商如织,空气中常年弥漫着特有的陶土与柴火气息。
然而甫一入镇,宁瑜便察觉异样。时值初夏,本该是窑场最繁忙的时节,许多龙窑却偃旗息鼓,仅有几处冒着稀薄青烟。街道上的瓷坊大多门庭冷落,偶有开张的,陈列的瓷器也色泽暗沉,釉面多见瑕疵。
更令人不安的是,镇中弥漫着一股焦躁惶惑的气息。往来行人面色凝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话题总离不开、之类的字眼。
宁瑜信步走进一家老字号瓷坊雪釉轩。店内陈设雅致,但博古架上的瓷器大多蒙着薄尘。掌柜是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对着一件冰裂纹花瓶长吁短叹。
老丈何故叹息?宁瑜上前问道。
老者抬头,见宁瑜气度不凡,苦笑道:客官是外乡人吧?您看这件梅瓶,胎骨匀称,釉色本应如春水泛碧,如今却青中带灰,冰裂纹路也杂乱无章。这样的次品,在从前根本出不了窑门。
宁瑜细观那梅瓶,果然如老者所言,虽形制优美,但釉色晦暗,全无传说中龙泉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灵韵。
可是烧制技艺出了偏差?
若是技艺问题反倒简单了。老者压低声音,近来镇上龙窑屡生异变。明明是按祖传配方配的釉料,依古法控的火候,开窑时却常常面目全非。不是釉色突变,就是胎体开裂,更邪门的是...
他警惕地四下张望,才继续道:有时烧出的瓷器,会带着不祥的血色纹路,或是出现诡异的人面图案。大家都说,是窑神发怒了。
正说着,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人惊慌呼喊:张窑户家又出事了!快去看看!
宁瑜随人群赶到镇西一座龙窑前。但见窑工们惊恐地围在窑口,地上散落着刚出窑的瓷器碎片。一个中年窑户瘫坐在地,面如死灰。
那些碎片上的釉色竟呈暗红如凝血,更可怕的是,几件尚算完整的瓷碗内壁,赫然浮现着扭曲的哭脸纹样,望之令人心悸。
完了...全完了...张窑户喃喃道,这已经是本月第三窑了...再这样下去,只能封窑了...
围观者议论纷纷:
定是得罪了窑神!
听说前些日子修窑时,挖出了不干净的东西...
再这样下去,咱们龙泉镇千年瓷都的招牌就要砸了!
宁瑜俯身拾起一片碎瓷。指尖传来的不仅是瓷片的冰凉,更有一股阴寒怨怼的气息,如附骨之疽缠绕其上。
这不是寻常的窑变。宁瑜凝神感应,瓷器中凝聚着极深的怨念。
中阙:素胎求真
为探明缘由,宁瑜拜访了镇上最年长的制瓷大师,年过八旬的苏老窑师。
苏老居住在镇外山坳的旧宅中,仍在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制瓷。他的作坊简陋,但院中晾晒的泥坯却胎质细腻,隐隐透着玉光。
听闻宁瑜来意,老窑师长叹一声:龙泉青瓷,素以‘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着称。其魂在于胎釉合一,其心在于匠人专注。可如今...
他指着山下镇子:世人只求速成,用机械碾泥以求均匀,却失了手揉泥料时注入的元气;为求釉色艳丽,乱添矿料,坏了祖传配方的平衡;更不用说为了产量,把七日阴干改为一日烘烤...
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那些血色纹路。宁瑜道。
苏老沉吟片刻,带着宁瑜来到宅后一处隐秘的柴窑。窑门开启的刹那,宁瑜感受到一股纯净的土火之气。
这是老夫用古法垒砌的‘天地窑’。苏老抚摸着窑壁,不借山势,不依水形,全凭对五行的理解。每烧一窑,必先净心三日,选吉时起火,守火七日不眠。
他取出一件刚出窑的玉壶春瓶。但见那瓷器通体粉青,釉质肥厚,如凝脂堆雪,冰裂纹自然天成,仿佛有生命在釉下流动。
这才是真正的龙泉青瓷。苏老眼中闪着光,土取本地高岭,需经三冬三夏陈腐;釉用紫金土配以草木灰,比例暗合天地之数;烧窑时,要观火色知窑变,察烟气晓阴阳。
宁瑜细细品味这件瓷器,其中蕴含的是一股中正平和的天地元气,与镇上传来的怨念截然不同。
我明白了。宁瑜恍然,龙泉瓷之魂,在于天人合一。如今工艺虽存,但制瓷者急功近利,失了敬畏之心。更可能...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镇中:有外邪趁虚而入,放大了这份失衡。
当夜,宁瑜请苏老带路,暗中查访那些出现异变的窑场。在张窑户的龙窑基座下,他们发现了几处新近埋设的诡异符箓;在另一家瓷坊的釉料池中,找到了浸泡过邪术的骨片。
果然有人作祟。苏老怒道,可这是为何?
宁瑜凝神推算,缓缓道:龙泉青瓷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千年传承的‘文脉’。有人想断此文脉,以邪器取代正品,扰乱世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