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玉蕴昆冈
时值暮春,江南草长。
宁瑜行至一座名为“昆冈”的古城。此城虽不以繁华着称,却因自古盛产美石,尤其是一种质地温润、色泽内敛的“昆冈玉”而闻名遐迩。城中玉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石粉的微尘与水磨的湿润气息,仿佛整座城池都沉浸在对金石之美的追求之中。
然而,宁瑜踏入昆冈城时,却感受到一股异样的凝滞。玉坊依旧开门迎客,匠人依旧俯首雕琢,但往来行人的眉宇间,似乎都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愁云。就连那原本应清脆悦耳的琢玉声,此刻听来也显得有些沉闷、焦躁,失了往日的韵律。
宁瑜信步走入城中最大的一家玉器行“韫玉斋”。店内陈设雅致,博古架上摆放着各式玉器,从玲珑佩饰到恢宏山子,不一而足。然而,仔细观之,这些玉器虽雕工精细,用料考究,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许神韵,如同美人虽五官精致,却双目无神。
掌柜的是位姓陈的中年人,面容愁苦,正对着一块硕大的昆冈玉原石料唉声叹气。那玉料皮壳老结,隐隐透出内里莹润的宝光,显然品质极佳,但陈掌柜的眼神却如同看着一块顽铁。
“掌柜的,何以对美玉兴叹?”宁瑜上前,温和问道。
陈掌柜抬眼,见宁瑜气度不凡,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客官有所不知。此玉虽好,却……却无人能琢啊。”
“哦?昆冈城玉匠高手如云,何出此言?”
“高手?”陈掌柜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客官是外人,有所不知。我们昆冈城,怕是遭了‘金石之厄’了。”
“金石之厄?”宁瑜眉梢微挑。
“正是。”陈掌柜叹道,“约莫半年前起,城中玉匠,但凡是技艺精湛、有心雕琢重器之人,每每动工,不是刻刀崩刃,就是玉料莫名开裂,再不然便是心神不宁,失手毁坏即将完成的佳作。起初只当是偶然,可这半年来,竟无一件上品玉器问世!尤其是那些蕴含匠心、试图突破常规的作品,更是无一幸免。如今,匠人们只敢做些简单寻常的活计,稍有挑战,便心惊胆战。您看我这块上好的‘青琅玕’籽料,请了三位大师傅,皆不敢接手,都说……都说这玉料‘闭了心窍’,琢不动了。”
宁瑜目光落在那块青琅玕玉料上。果然,玉料灵气内蕴,光华流转,本是良材美质,但其周围,却缠绕着一股极其隐晦、却异常坚韧的“滞涩”之气。这股气息并非邪祟,更像是一种无形的规则束缚,或者说,是一种弥漫在整个昆冈城玉行领域的“意障”。
“金石有灵,非仅死物。”宁瑜轻声道,“如此异状,恐非天灾,乃为人祸,或者说,是某种集体心念所引动的‘业力’。”
陈掌柜似懂非懂,只是连连叹气:“再这样下去,昆冈玉行的招牌就要砸了,我们这些靠玉吃饭的人,也都得喝西北风啊!”
宁瑜沉吟片刻,问道:“城中可还有不畏此厄,仍在尝试琢玉之人?”
陈掌柜想了想,道:“有倒是有一位。是城西的年轻玉匠,名叫石不开。名字起得怪,人也倔得很。别人都怕了,唯独他,不信邪,这半年来耗尽家财,购入各种玉料,日夜不停地尝试,非要琢出一件‘惊世之作’来打破这厄运不可。可惜……次次失败,如今已是家徒四壁,为人所笑。”
宁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石不开……金石为开?倒是个有趣的名字。不知他作坊在何处?”
按照陈掌柜的指点,宁瑜穿行在昆冈城纵横交错的小巷中,越往城西,越是偏僻破败。最终,他在一条污水横流、堆满废弃石料的巷子尽头,找到了一间低矮简陋的作坊。
还未走近,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急促而用力的敲击声、磨刻声,其间夹杂着年轻男子粗重的喘息和偶尔泄气的低吼。
作坊门未关,宁瑜走了进去。只见屋内光线昏暗,四处散落着雕刻工具和碎裂的玉料残片。一个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的年轻人,正伏在工作台前,双手紧握刻刀,对着台上一块巴掌大的白玉,全神贯注地雕琢着。他双眼布满血丝,额头青筋暴起,嘴唇紧抿,整个人如同绷紧的弓弦,散发出一种近乎偏执的疯狂。
他便是石不开。
宁瑜静立一旁,并未打扰。他能感觉到,石不开的精神高度集中,全部意志都灌注在手中的刻刀与那块白玉之上。然而,他的意念过于尖锐、过于急切,充满了“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打破诅咒”的执念。这种强大的、带有强迫性的意念,非但不能沟通玉料本身的灵性,反而如同利刃,不断冲击着玉料内蕴的平衡,也引动了弥漫在周围的那股“滞涩”之气。
果然,就在石不开的刻刀将要完成一处精细的衣纹转折时,“啪”的一声脆响,那块质地坚密的白玉,竟从内部生出一道裂痕,迅速蔓延,瞬间毁掉了整个作品。
石不开的动作僵住了。他死死盯着那块碎裂的玉,眼中的光芒一点点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与暴戾。他猛地举起手中的刻刀,就要向那废料扎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