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残卷疑云
时值深秋,宁瑜游历至江南文风鼎盛的墨香县。此地以制墨闻名,城中墨坊林立,书香四溢。然而宁瑜甫一入城,便察觉一股异样的文气在城中流转——那并非寻常的书卷清气,而是一股郁结沉滞的墨韵,仿佛有无数未尽之言堵塞在笔墨之间。
这日午后,宁瑜信步走入城中最大的文渊阁书肆。但见楼高三层,藏书万卷,本该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此刻却显得格外冷清。仅有几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聚在角落,对着一幅字画低声议论,个个眉头紧锁。
这墨色虽浓,笔力虽健,却总觉得少了些灵气。
王兄所言极是,近来城中书画都透着股匠气,难见佳作。
莫非是墨料出了问题?可墨香县的墨向来是天下第一啊!
宁瑜缓步上前,执礼问道:诸位兄台,在下途经此地,见诸位对书画颇有见解,不知可否请教一二?
几位书生见宁瑜气度不凡,连忙还礼。其中一位青衫书生叹道:公子有所不知,我们墨香县向来以文风鼎盛着称,书画名家辈出。可这半年来,不知为何,城中书画都失了往日的灵气,连几位大家的作品都显得呆板生硬。
另一人指着墙上一幅山水画道:公子请看,这幅画笔墨技法无可挑剔,山石皴法精到,可就是让人觉得死气沉沉,仿佛...仿佛少了画魂。
宁瑜凝神细观,果然如书生所言。画作技法纯熟,构图严谨,墨色层次分明,偏偏缺少了山水画应有的生气与神韵。更奇特的是,在宁瑜的感知中,这幅画的墨迹间缠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滞涩之气,与他在城中感受到的异样文气如出一辙。
确实有些蹊跷。宁瑜点头,不知这墨香县中,可还有保持往日水准的书画大家?
几位书生相视苦笑。青衫书生道:要说真正还保持着水准的,恐怕只有城南的李墨言先生了。他是县中硕果仅存的老一辈书画大家,只是...只是近来也深居简出,据说是在修复什么家传的残卷。
正在说话间,书肆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但见一个书童打扮的少年急匆匆跑来,对着青衫书生喊道:张公子,不好了!李老先生他...他又晕倒在画室了!
众人闻言色变。青衫书生急忙对宁瑜道:在下张文远,是李老先生的弟子。既然公子精通此道,可否随我同去一看?
宁瑜颔首:正该如此。
众人匆匆赶往城南的李宅。但见一座清雅的院落中,几位家人正围着一位昏倒在地的白发老者焦急不已。老者约莫七十年纪,面容清癯,此刻双目紧闭,手中还紧紧握着一支毛笔。
宁瑜上前细看,只见老者眉宇间凝聚着一股墨色郁气,呼吸微弱,显然心神损耗过度。更让宁瑜注意的是,老者指尖沾染的墨迹中,竟隐隐透着一丝不祥的黑气。
诸位请让开些。宁瑜示意众人退后,随即取出一张清心符,轻轻贴在老者眉心。符箓触及皮肤的瞬间,竟泛起淡淡的黑气。
这是...墨魇?宁瑜微微蹙眉。
张文远急忙问道:公子,什么是墨魇?
宁瑜凝声道:笔墨通灵,若是执念过深,或是沾染了不洁之物,便可能产生墨魇。轻则损耗心神,重则危及性命。看李老先生的情况,恐怕是长期接触了某种不祥的墨迹。
这时,李墨言悠悠转醒,见到众人,虚弱地叹道:老朽无用,又劳诸位费心了。
宁瑜温声道:老先生可是在修复什么古卷?
李墨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公子如何得知?
宁瑜指向画案上摊开的一卷残破古籍:此卷墨气异常,隐隐有黑气流转,想必就是根源所在。
李墨言长叹一声,在弟子搀扶下坐起:公子慧眼。此卷乃是我李家祖传的《墨韵图录》,据说记载着古代制墨的秘法。可惜年深日久,残破不堪。老朽本想将其修复,谁知每每下笔,便觉心神恍惚,仿佛有股力量在阻止我...
宁瑜细观那残卷,但见纸质泛黄,墨迹斑驳,确实年代久远。然而在那些残缺的文字和图案间,他感知到一股极其古老的意志在流动,那并非邪气,却带着某种执念与抗拒。
可否让在下一观?宁瑜问道。
李墨言点头应允。宁瑜小心展开残卷,指尖轻触墨迹,闭目感应。片刻后,他睁眼道:此卷中蕴含的,是古代墨工对完美墨艺的执念。这些墨迹本身并无恶意,却因承载了太过沉重的意念,形成了独特的墨灵。寻常人贸然触碰,难免被其反噬。
张文远急道:那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任由这残卷损毁啊!
宁瑜沉思片刻,忽然问道:李老先生,您修复此卷时,用的是何种墨料?
李墨言指向案头一方古墨:这是李家祖传的松烟古墨,据说与这残卷同出一源。
宁瑜仔细观察那方古墨,只见墨体乌黑润泽,隐隐有松纹,确实是上等墨料。然而...
墨虽好,却少了些东西。宁瑜轻声道,敢问老先生,近来墨香县制墨可有什么变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