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贤心中微凛,知道对方已察觉到了他的试探。他放下茶杯,神色也郑重了几分:“林院长慧眼。本官职责所在,近日京城颇不太平,有些案子,牵扯甚广。为保京城安宁,有些事,不得不问个明白。”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林慧姑,不再绕圈子:“据本官所知,贵局近年来,似乎时常收到一些……来源特殊、且不愿露面的‘善士’捐赠?尤其是一些米粮、银钱,甚至……可能还有其他物件?”
孙婆婆在一旁听得脸色发白,紧张地看着林慧姑。
林慧姑的脸上并未出现李致贤预想中的惊慌或狡辩。她只是静静地回望着李致贤,那双阅尽世情的眼眸中,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有无奈,有决然,似乎还有一丝……如释重负?
良久,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寂静的屋内显得格外清晰。
“李大人既然问起,老身……也不敢隐瞒。”她的声音带着一种认命般的平静,“确有其事。”
李致贤精神一振,身体微微前倾:“愿闻其详。”
“约莫是从两年前开始,”林慧姑缓缓道来,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了遥远的过去,“每隔一段时日,多在深夜,会有一位……蒙面客前来。”
“蒙面客?”李致贤追问,“可知其样貌、身形?”
林慧姑摇了摇头:“他每次来,都戴着斗笠,黑巾蒙面,看不清面容。身形……算是挺拔矫健,来去如风,悄无声息。他言语甚少,只说是受人所托,送来银钱米粮,用于救助孤寡,从不留名,也从不要求回报。”
她的描述,与李福眼线所见,以及那夜李致贤亲眼所见的黑影特征,隐隐吻合。
“他送来的都是何物?数量多少?”李致贤继续问。
“多是银钱,有时是成锭的银子,有时是散碎银两,也有铜钱。偶尔也会送来些米粮、布匹,甚至……书籍笔墨。”林慧姑回答得很详尽,“数量……每次不等,多时足以支撑局中数月用度,少时也够旬日开销。”
“书籍笔墨?”李致贤捕捉到这个细节,这与他之前听到的“上等货”对上了。
“是。”林慧姑点头,“都是些蒙学书籍,纸张笔墨也算精良,说是给孩子们用的。”
李致贤心中念头飞转。送金银是济贫,送书籍笔墨……这用意就深了,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更是为了让他们有朝一日能够读书明理!这绝非普通盗匪的思维!
“林院长可知此人来历?或者说……托他前来之人,究竟是谁?”李致贤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林慧姑再次沉默,这一次,沉默的时间更长。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茶杯壁,眼中挣扎之色一闪而过。
“老身……不知。”最终,她给出了一个意料之中,却又让人失望的答案,“老身也曾问过,但那蒙面客从不回答,只说‘用之善处即可’。老身见他送来的财物,确都用于救助孩童,并无劣迹,加之局中实在艰难……便,便收下了。”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一个为了维持慈善机构而殚精竭虑的老人,面对匿名且无条件的捐赠,很难坚决拒绝。
但李致贤敏锐地感觉到,林慧姑似乎并未完全说实话。她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挣扎,以及提到“不知”时那细微的停顿,都暗示着她可能知道得更多,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敢说出来。
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某种承诺或忠诚?
李致贤没有点破,他知道逼问下去毫无意义。他换了一个问题:“那蒙面客最后一次前来,是何时?”
林慧姑想了想,道:“约莫是……半月前。”
半月前……时间上与茂儿爷最近的一次行动似乎对不上。难道茂儿爷并非每次都亲自前来?还是说,这蒙面客与茂儿爷并非同一人?
线索似乎清晰了一些,却又陷入了新的迷雾。
“林院长,”李致贤站起身,神色严肃,“此人身份不明,所赠财物来源亦可能存疑。贵局收受此等捐赠,恐有风险。日后若此人再来,还望院长能设法通知官府。”
林慧姑也随之起身,躬身道:“老身明白大人的好意。只是……若断了此项接济,局中这数十名孩童,恐怕……”她的话语未尽,但其中的艰难与无奈,不言而喻。
李致贤看着眼前这位清瘦而执拗的老人,看着她身后这简陋却承载着数十个孩子希望的院落,心中一时五味杂陈。法理与人情,在此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本官言尽于此,院长自行斟酌。衙门那边,本官会尽量为贵局争取些例行的补助。”
“多谢大人。”林慧姑再次深深一礼。
离开慈幼局,坐回马车上,李致贤眉头紧锁。林慧姑坦言了蒙面客的存在,证实了慈幼局与那条特殊“销赃”路径的关联,这算是一个突破。但她话语中的保留,以及那蒙面客与茂儿爷行动时间上的错位,都表明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那个神秘的蒙面客,究竟是不是茂儿爷?如果是,他为何要如此隐秘地资助这家可能与太子旧案有关的慈幼局?如果不是,那他又是谁?与茂儿爷是何关系?
而林慧姑,她在这其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一个被动接受捐赠的善良院长?还是……一个知晓内情,甚至可能主动参与其中的关键人物?
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前行,李致贤望着窗外灰暗的天空,感觉那笼罩在京城的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因为这一番坦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喜欢白衣盗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衣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