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单兵装备,基地的防御也获得了技术加持。在奥尔洛夫的指导下,几个关键的了望塔和出入口,安装了一种简易的声光感应报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废旧手机主板和传感器改装而成,成本极低,却能有效弥补哨兵视觉死角和疲劳期的漏洞。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在一次夜间尝试性的渗透测试中,它成功发出了早期预警。
几天后,一场真实的遭遇战,检验了这些新装备的成色。
一支由克伦斯基亲自带领的、由十名“野狼”队员组成的巡逻队,在基地西北方向约五十公里处,与一股约三十多人的、隶属于当地一个敌对部落武装的车队不期而遇。对方拥有数量优势,并且配备了数挺皮卡车载重机枪(DShK),气焰嚣张。
战斗在灼热的沙丘间爆发。
敌方仗着人多和重火力,试图从两翼包抄,用密集的弹雨压制“野狼”小队。
“稳住!依托沙丘,精准射击!”克伦斯基沉着下令。
“野狼”队员们迅速散开,占据有利地形。装备了改进型AK-74M的队员,在对方的胡乱扫射中,展现出惊人的冷静和精准。得益于武器精度的提升和后坐力的改善,他们射出的子弹更加致命。
帕维尔架起一挺安装了简易两脚架和新制退器的PKM通用机枪,原本泼水般的弹幕,此刻变得更有节奏和准头,几个试图操作DShK重机枪的敌方射手,接连被他精准的长点射压制或击毙。
“幽灵”扬·斯沃博达则带着他的、经过奥尔洛夫微调过扳机和枪机配合的SVD狙击步枪,悄无声息地移动到侧翼的一个制高点。他透过高倍率瞄准镜,冷静地搜寻着有价值的目标。
“砰!”
一个躲在皮卡车门后、挥舞着手臂似乎在小头目的家伙,应声倒地。
“砰!”
又一个试图从车底爬出来架设RPG的武装分子,被子弹穿透车门薄弱处,瞬间毙命。
精准而高效的狙杀,极大地打击了敌方的士气,使其指挥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卢卡什操控的、挂载了白磷燃烧弹的改装无人机悄然升空。它利用沙丘的掩护,低空迂回到敌方车队后方。
“释放!”
带着降落伞的白磷燃烧弹晃晃悠悠地落下,正好落在几辆皮卡车的中间。
“轰——!”
刺眼的白光和高达千度的烈焰瞬间爆开,点燃了车辆和周围的武装分子。凄厉的惨叫声和混乱的奔跑声顿时从敌方阵地传来。这种来自头顶的、无法有效还击的打击,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剩下的武装分子肝胆俱裂,再也顾不得战斗,纷纷跳上尚未被点燃的车辆,仓皇逃窜。
战斗迅速结束。“野狼”小队以零阵亡、仅两人轻伤的代价,击毙击伤敌方超过十五人,摧毁车辆三台,缴获武器弹药若干。
打扫战场时,帕维尔拍了拍手中那把枪管还在发烫的改进型PKM,对着克伦斯基咧嘴笑道:“头儿,这俄国疯子的东西,真他妈的带劲!”
克伦斯基没有笑,只是弯腰从一具敌方尸体旁捡起一个弹壳,又看了看远处被精准狙杀的目标,目光深沉。他清楚地知道,这场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固然得益于队员们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训练,但那些看似细微的技术改进——更精准的步枪、更稳定的机枪、更致命的狙击,以及那架廉价却效果显着的无人机——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放大了“野狼”原有的优势,弥补了人数上的劣势,并以一种不对等的方式,摧毁了敌人的战斗意志。
技术与暴力,在这片古老而残酷的土地上,完成了一次完美而高效的结合。
消息通过加密信道传回远东基地。陈默看着由克伦斯基亲自撰写的、附带了战场数据和评估的战斗报告,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但他下达了新的指令:
“扩大改进套件的生产规模,优先装备所有一线作战人员。”
“加大对奥尔洛夫实验室的资源倾斜,督促其下一步研发方向,重点关注单兵反装甲/攻坚武器、以及更先进的战场侦察无人机平台。”
“收集战场反馈,优化现有设计。”
命令简洁而清晰。他知道,奥尔洛夫那颗充满危险灵感的大脑,正在将他掠夺来的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座东欧桥头堡输送来的,不仅仅是武器和人员,更是决定未来战场走向的技术优势。
而在“铁砧”基地的靶场上,新一轮的测试已经开始。这一次,是几具经过奥尔洛夫简化引信和战斗部装药、旨在提高破甲深度的RPG-7火箭筒。沉闷的爆炸声再次响起,预示着更加致命的暴力,即将被技术与疯狂共同锻造出来,投向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
喜欢DeepBlack深渊请大家收藏:(m.20xs.org)DeepBlack深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