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们,无论是吕不韦的党羽,还是中立派,甚至是潜在的反对者,全都愣住了,脸上露出了震惊、错愕、乃至深思的神情!
对啊!“天下为公”和“君主执一”,这本身就是两种几乎对立的统治哲学!一个倾向于某种意义上的“公天下”或“贵族/士人共治”,一个则强调极端的君主中央集权!吕不韦竟然把它们硬塞进了一本书里?还号称是融汇百家?这……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一些对吕不韦专权不满的官员,如蒙骜,虽然面色不动,心中却暗暗称快!大王这个问题,问得太犀利了!直接戳破了《吕氏春秋》那看似华美的理论外衣,露出了里面混乱不堪的内核!
吕不韦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地是一种极力掩饰的震惊和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想到,嬴政没有纠结于具体的文辞细节,也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褒贬,而是直接抓住了他这部书理论体系中最根本、也最难以调和的矛盾点进行攻击!这需要何等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这真的是一个十几岁少年能想到的吗?
然而,嬴政的攻势才刚刚开始!他没有给吕不韦喘息和组织语言反驳的机会,紧接着抛出了第二个更具体、更贴近现实的例子:
“再者,”嬴政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像连珠炮般,发出第二问,“寡人读《荡兵》、《振乱》等篇,见书中主张‘义兵’之说,认为诛暴君、救民于水火之战争,乃正义之举,合乎天道民心。”
“然,书中同样充斥着儒家‘仁爱’、‘德化’之主张,强调以仁德感化他国,使其心悦诚服,自愿归附。”
他扫视了一眼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目光回到脸色已经有些发青的吕不韦身上,问道:“那么,寡人请问仲父,及诸位大臣:我大秦若要东出函谷,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究竟应当高举‘义兵’之旗帜,行堂堂正正之兼并?还是应当秉持‘仁爱’之心,试图以‘德化’感化韩、赵、魏、楚、燕、齐,使其自愿纳土归降?”
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嘲讽:“若依前者,则杀伐难免,尸横遍野,与‘仁爱’何干?若依后者,则我大秦锐士是否可以解甲归田,坐等六国被仁德感化?此两种截然不同之理念并存,让前线将士、让执政之臣,又该何所适从?莫非临事决断,全凭……一时之喜好?”
这第二问,比第一问更加狠辣!它将理论的矛盾,直接引申到了现实的军国大政上,指出了这种思想混乱可能带来的实际危害——让国家政策失去连贯性和明确性,让执行者无所适从!
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一本书的批判,更是隐隐在质疑吕不韦长期以来那种看似“兼收并蓄”、实则可能“首鼠两端”的施政策略,其背后的理论根基是否牢靠!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嬴政这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直指要害的质问给震住了!他们看着王座上那个身形尚且单薄的少年,彷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这位一直被他们视为傀儡、视为孩子的秦王,其内在蕴藏着何等惊人的锋芒与智慧!
吕不韦站在原地,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想要用他惯常的“博大包容”、“因时制宜”之类的话来搪塞,但他发现,在嬴政这般尖锐直白的逻辑诘难面前,那些空洞的言辞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感觉自己精心营造的文化权威堡垒,被这位少年君主,用最简单、也最致命的“逻辑之矛”,狠狠凿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寒意,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吕不韦的脚底,窜上了脊梁。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下一帝秦始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