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岭市局的会议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切成细条,落在堆叠的案卷上。
陆珩指尖捏着案件移交清单的边缘,目光扫过每一项需要双方签字确认的条目,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下——纸上“高盛”两个字的墨迹,像极了他厨师服上洗不掉的油渍,顽固地粘在案卷的扉页。
“陆队,核对三遍了,物证、口供、监控录像一个不差。”
李支队把刚打印好的接收回执推过来,指尖在“神经毒素前体物质”那行字上顿了顿。
语气里带着几分唏嘘,“说实话,干这行三十年,见过为钱杀人的,为情报复的,还真没见过把毒理研究成‘菜谱’的。”
陆珩终于签下名字,笔锋落下时力道重了些,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
他抬头看向窗外,市局楼下的警车正缓缓驶离,车后座的高盛隔着玻璃望向天空,白色厨师服在晨光里显得格外刺眼——那曾是他引以为傲的职业象征,如今却成了囚服的底色。
“他不是在研究毒理,是在跟过去较劲。”陆珩把签好的清单推回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
“锦绣阁那篇报道,像根刺扎了他三年,他以为把金满堂拉下马就是赢了,其实是把自己困在了原地。”
话音刚落,陆珩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张局”两个字亮起。
他接起电话,语气瞬间恢复了惯有的沉稳:“张局,案件已办结,正办理移交手续。”
电话那头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明显的赞许:“市局这边都收到李支队的反馈了,你们这次的效率和细致度都值得肯定。让团队在潭岭休整一天,明天上午启程回海都市,回来后局里给你们安排庆功会。”
“明白。”陆珩应下,挂断电话时,刚好瞥见苏棠抱着一摞毒理检测报告从门外走进来。
白色大褂的口袋里露出半截钢笔,笔帽上还沾着一点淡紫色的墨水——那是她昨天整理报告时不小心蹭到的。
“所有检测数据都已归档,电子版同步发到了市局系统。”苏棠把报告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敲了敲最上面那份,
“高盛提到的α-淀粉酶,我们后续又做了三次复核,确认在布丁中的含量刚好能触发毒素合成,不多不少,可见他演练时有多较真。”
李支队看着两人严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们这团队真是珠联璧合,陆队抓逻辑链,苏医生抠技术细节,难怪能这么快破案。对了,中午我做东,潭岭有家老字号的鱼丸店,味道绝了,算是给你们践行。”
陆珩刚想推辞,苏棠却先一步点头:“好啊,刚好尝尝潭岭的特色。不过得等我们开完团队小结会,老王和陈默还在驻地整理物证呢。”
李支队笑着应下,陆珩看着苏棠眼里的笑意,原本紧绷的神经也松了些——这几天连轴转的审讯和排查,团队每个人都熬红了眼,确实该好好歇口气。
回到驻地时,老王正蹲在客厅的茶几旁,戴着白手套整理从高盛厨房搜来的玻璃罐。
阳光从阳台照进来,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细小的灰尘在光里浮动。
陈默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在复盘排查监控时的细节,眉头时不时皱一下。
“都先停一下,开个小结会。”陆珩把公文包放在桌上,顺势坐在老王对面的椅子上,苏棠则拉了把椅子坐在陈默旁边。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作响。
陆珩看向老王,率先开口:“老王,这次物证提取和比对你功不可没,尤其是通风管里的蜡烛和玻璃罐,要是晚一步被销毁,证据链就断了。”
老王摘下手套,搓了搓手,语气里带着几分憨厚:“主要是陆队你提醒得及时,说高盛那么注重细节,肯定会把关键物证藏在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我当时在厨房转了三圈,最后才想到通风管——那地方又隐蔽,还能避免蜡质受潮。”
“还有陈默。”陆珩的目光转向陈默,“调取‘云顶苑’备用监控时,你连续看了十几个小时的录像,最后精准找到高盛涂东西和点蜡烛的画面,这份耐心不是谁都有的。”
陈默放下笔记本,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其实一开始我也漏了,后来苏医生提醒说,高盛戴的一次性手套是浅蓝色的,跟后厨的白色手套不一样,我才重点盯着浅蓝色手套的身影,最后终于找到了。”
苏棠听到自己的名字,轻轻笑了笑:“我也就是提了个小细节,真正关键的还是大家各司其职,才能把线索串起来。”
陆珩看着团队成员互相谦让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次案子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很多时候,凶手的作案手法会超出常规认知,就像高盛用美食做掩护,要是我们一开始就被‘厨师’的身份定式,可能就走偏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案子,我们要多打破思维定势,从更细节的地方入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陆队,收好你的生日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陆队,收好你的生日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