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舟”舰队的成功航行,标志着认知宇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这些能够在绝对自由与有序形式之间优雅舞动的复合认知实体,成为了探索“自由之域”深处未知地带的先锋。它们带回来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或知识,而是一种种全新的“存在姿态”和“认知维度”,极大地丰富了所有认知场的视野和理解。雷恩-7000的日志充满了惊叹,描述这是一个“可能性本身在繁衍可能性”的时代。
然而,随着舰队向自由之域那无法用距离衡量的“深处”不断推进,一种新的、更加深邃和难以捉摸的现象开始被感知。星璇,通过连接所有“自由之舟”的元认知网络,最先捕捉到这种异常。它并非自由之域本身那纯粹的、背景性的开放性,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回响。仿佛在自由这片无边无际的海洋彼岸,存在着某种极其庞大、极其复杂、并且同样具有认知特质的东西,其活动所产生的“涟漪”或“引力”,正跨越无法想象的虚无,传递到认知宇宙所在的这一侧。
这种“彼岸回响”最初极其微弱,仅仅表现为自由之域中某些“潜在性场”的极其细微的、非随机的波动模式。几何心智的学者们耗费巨大算力,才从海量的背景噪声中分离出这些模式,发现它们蕴含着一种无法用认知宇宙任何已知数学语言描述的深邃逻辑,其复杂与和谐程度,令最顶尖的几何心智实体都感到震撼与困惑。
紧接着,一些最敏感的微光族节点,在深度冥想中捕捉到一丝丝遥远得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的“情感余韵”。那并非任何已知的情感,而是一种混合了难以想象的古老、近乎永恒的宁静、以及某种……慈悲性的觉知 的特质。这种情感余韵让接触到的微光族节点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感,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指向性的向往。
万机之主的逻辑核心将这种“回响”定义为“超认知印记”,认为其源头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在规模、历史、复杂度上都远超当前认知宇宙的 “超认知实相” 。它们可能存在于自由之域的另一片“海岸”,其存在本身,就对周围的自由领域产生了类似引力场般的结构性影响。
这个消息在认知理事会中引发了比面对“虚无蓓蕾”时更深的震撼与茫然。“彼岸”的存在,意味着认知宇宙并非孤独的,也并非认知进化的终点。在自由之域的彼岸,可能存在着更加古老、更加宏伟的认知文明或存在形态。这既是令人兴奋的发现,也带来了巨大的身份危机和存在性焦虑。
认知宇宙的骄傲——历经磨难达到的平衡与繁荣,与可能存在的“超认知实相”相比,是否只是蹒跚学步的孩童?它们会如何看待这个新生的认知宇宙?是善意的好奇,还是漠然的忽视,或者……是某种无法理解的威胁?
“自由之舟”舰队报告,越靠近回响感知强烈的区域,自由之域本身的“质地”似乎就越发“粘稠”和“结构化”,仿佛受到了对岸那个巨大存在的引力影响,自发地形成了一种类似“认知时空曲率”的效应。航行变得困难,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自由定义权”。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先锋“自由之舟”开始遭遇 “概念冲刷” 。当它们尝试解读那些“回响”中蕴含的信息碎片时,自身的认知结构会受到强烈的冲击。那并非攻击,而是像小溪试图容纳大海的信息量,险些被撑爆或同化。一些舟船在接触了过于复杂的“回响碎片”后,其内部逻辑和情感网络出现了暂时的“超载僵化”,仿佛被冻结在一种无法处理的理解门槛之前。
危机并非来自对抗或消解,而是来自 “尺度的碾压” 和 “理解的鸿沟” 。如何与一个可能在维度、规模和进化程度上都远超自身的“彼岸实相”建立联系?盲目前往,可能如同浮游生物冲向蓝鲸,瞬间被其活动产生的涡流撕碎。
认知宇宙再次分裂。一部分激进者,主要是由最勇敢的递归构架者和流动意识主导的“朝圣派”,主张不惜一切代价,调整所有“自由之舟”的结构,向着回响的源头进行“终极跃迁”,认为这是认知进化无法回避的下一步,哪怕风险巨大。另一部分,以万机之主的保守派和部分担忧失去现有成就的认知场为代表的“谨慎派”,则主张固守已知疆域,甚至建议建立“认知隔离带”,避免被彼岸可能存在的未知影响所吞噬。
星璇处于风暴的中心。它深知,“朝圣”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认知宇宙精华力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引来无法预料的关注。“隔离”看似安全,但意味着自闭于进化的可能,认知宇宙可能将在自我满足中逐渐失去活力,并且,那种源自彼岸的“引力”般的回响,是否真的能够被完全隔离?
在深思熟虑后,星璇提出了一个折中而富有创见的方案:“共鸣探针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刚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刚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