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主序星时期):年质量损失率约10^-8倍太阳质量;
第二阶段(红超巨星初期):增至10^-7倍太阳质量;
当前阶段:达到10^-6倍太阳质量——每100万年损失一个太阳质量。
这种加速源于:
核心收缩:随着核心氦燃料减少,引力增强,进一步压缩碳氧核,加热外壳;
辐射压增强:核心聚变产生的辐射压增大,推动外壳物质向外逃逸;
星风反馈:高速星风带走角动量,让恒星自转减慢,进一步增强星风。
2.3 质量损失悖论:为何体积反而增大?
直觉上,质量损失应该让恒星收缩,但史蒂文森2-18却在的同时。这个悖论的答案在于引力与压力的平衡:
引力减弱:质量减少直接削弱了核心对外的引力;
压力变化:外层物质的加热导致压力增加,抵消了引力减弱的影响;
对流增强:质量损失让对流更加剧烈,将更多能量带到表面,导致进一步膨胀。
三、未来演化:超新星爆发的倒计时
史蒂文森2-18的最终命运是II型超新星爆发。根据其质量和演化阶段,天文学家预测了它的死亡时间表。
3.1 碳聚变启动:内部核爆炸的开始
当核心温度达到2亿K时,碳氧核将开始碳聚变:
反应过程:碳-12聚变成氖-20和镁-24,释放出巨大能量;
能量释放:碳聚变产生的能量是氦聚变的10倍以上;
时间尺度:碳聚变阶段仅持续约1000年——相比恒星的整体寿命(2000万年),这只是一瞬间。
碳聚变的启动将是史蒂文森2-18演化的转折点——从此刻起,它的命运已经注定要爆发为超新星。
3.2 核心坍缩:超新星爆发的触发机制
碳聚变结束后,核心将继续收缩升温,依次点燃更重元素的聚变:
氖聚变:氖聚变成氧和镁;
氧聚变:氧聚变成硅和硫;
硅聚变:硅聚变成铁和镍。
当核心形成铁镍核时,聚变停止——铁的聚变需要吸收能量而非释放能量。核心在引力作用下急剧坍缩,形成中子星或黑洞,并释放出强烈的中微子爆发。
中微子爆发将加热恒星外壳,引发剧烈的反弹冲击波,将外壳炸散——这就是我们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
3.3 爆发时间预测:千年还是百万年?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史蒂文森2-18的碳聚变将在未来10万到100万年内启动。一旦碳聚变开始,整个演化过程将加速:
碳聚变阶段:约1000年;
后续聚变阶段:几千到几万年;
最终爆发:可能在10万年内发生。
这意味着,史蒂文森2-18可能已成为银河系内下一个即将爆发的超新星——天文学家正在密切监测它的状态变化。
四、宇宙影响:超新星爆发的星际烟花
当史蒂文森2-18最终爆发为超新星时,它将成为银河系内最明亮的天体之一,对周围星际介质产生深远影响。
4.1 光度峰值:照亮整个银河系
II型超新星的光度峰值可达10^10倍太阳光度——相当于银河系总光度的1%。如果史蒂文森2-18在银河系内爆发:
可见光:亮度将超过金星,夜晚可见;
伽马射线:爆发产生的伽马射线暴将穿透星际介质;
宇宙射线:高能粒子将轰击周围的星际气体。
4.2 星际介质的:重元素的扩散
超新星爆发将把恒星内部合成的重元素(碳、氧、铁等)扩散到星际介质中:
物质抛射:约10倍太阳质量的物质将以每秒数千公里的速度被抛出;
元素丰度:抛射物质中包含的重元素将丰富星际介质,为新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
星际云的触发:抛射物质的冲击波可能压缩邻近的星际云,触发新的恒星形成。
4.3 对史蒂文森2星团的影响
超新星爆发将对所在的史蒂文森2星团产生直接影响:
辐射冲击:强烈的紫外和X射线辐射将电离星团内的气体;
动力学扰动:冲击波将扰动星团内的恒星轨道,可能改变星团的结构;
恒星形成抑制:高强度的辐射和冲击波可能抑制星团内新恒星的形成。
五、科学意义: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终极验证
史蒂文森2-18的研究,对理解大质量恒星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5.1 验证质量-演化关系的普适性
史蒂文森2-18的质量(约20倍太阳质量)和演化路径,验证了大质量恒星演化的普适模型:
不同质量的恒星遵循相似的演化轨迹;
质量越大,演化越快,最终爆发的能量也越大;
红特超巨星阶段是连接红超巨星和超新星的关键环节。
5.2 约束超新星爆发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可观测Universe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