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宇宙车祸:螺旋星系的潮汐剥离
当螺旋星系(如银河系这样的盘状星系)坠入星系团核心时,会受到星系团强大引力的:
潮汐力剥离:引力梯度会将螺旋星系的外围气体、恒星和暗物质剥离,形成细长的潮汐尾。这些尾巴可以延伸数万光年,像宇宙中的流星尾巴;
气体丢失:剥离过程会带走螺旋星系的大部分气体——这是恒星形成的。失去气体后,螺旋星系无法继续形成新恒星,逐渐。
2. 合并重组:多个螺旋星系的大融合
剥离后的螺旋星系残骸,会被星系团的引力重新聚集:
小星系合并:多个被剥离的螺旋星系残骸相互碰撞、合并,形成更大的星系;
盘结构破坏:合并过程中的剧烈碰撞会破坏原有的盘状结构,形成椭圆星系的不规则形状;
恒星混合:不同螺旋星系的恒星混合在一起,形成椭圆星系的恒星光晕。
3. 观测证据:星系合并的化石印记
天文学家在后发座星系团中发现了许多合并星系的:
NGC 4839:一个正在合并的星系对,两个螺旋星系的盘结构正在碰撞融合;
链条星系:一系列小星系排成一列,像是被引力串联起来的宇宙项链,即将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星系;
潮汐尾星系:NGC 4745A/B,一对相互作用的星系,拖着长达数十万光年的潮汐尾。
4. 时间尺度:星系演化的慢镜头
星系合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十亿年:
初始碰撞:两个星系开始相互靠近,引力相互作用增强;
合并阶段:星系盘结构破坏,恒星与气体混合;
最终稳定:形成一个新的椭圆星系,恒星形成活动停止。
十、巨引源的引力漩涡:后发座星系团的宇宙命运
后发座星系团并非孤立存在——它是巨引源(Great Attractor)的一部分。巨引源是一个巨大的引力中心,质量约101?倍太阳质量,吸引着周围数亿光年内的星系向其运动。
1. 巨引源的:星系运动的
1970年代,天文学家通过测量星系的红移,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星系的运动速度比哈勃定律预测的更快,似乎被一个巨大的引力源吸引。这个引力源被称为巨引源。
2. 定位与质量:宇宙中的大质量怪兽
通过后续观测,天文学家确定巨引源位于长蛇座-半人马座方向,距离地球约1.5-2.5亿光年。它的质量约为101?倍太阳质量——相当于一万个后发座星系团的质量。
3. 后发座星系团的:被巨引源
后发座星系团正在以约600公里/秒的速度向巨引源运动。这种运动将改变星系团的未来:
结构变形:星系团的形状可能被巨引源的引力扭曲;
合并加速:星系团内部的星系合并可能加速,因为引力扰动增加了星系间的相互作用;
最终命运:数十亿年后,后发座星系团可能被巨引源完全吸收,成为其结构的一部分。
4. 宇宙大尺度结构:纤维状的宇宙网
巨引源的存在,印证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纤维状网络模型:
宇宙中的星系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形成巨大的纤维状结构;
这些纤维相交于(如巨引源),节点处形成富星系团;
后发座星系团位于这样一个节点上,是宇宙网的交通枢纽。
十一、动力学研究:星系团内部的引力芭蕾
后发座星系团内部的星系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引力作用下进行着复杂的运动,形成一场引力芭蕾。
1. 速度弥散:星系团的
通过测量星系的红移差异,天文学家计算出后发座星系团的速度弥散(星系运动速度的差异)约为1500公里/秒。这个值反映了星系团的引力温度:
速度弥散越大,引力场越强;
后发座星系团的速度弥散表明,它的引力场足以束缚住所有星系,防止它们逃逸。
2. 质量-光度比:暗物质的间接证据
星系团的质量-光度比(总质量与总光度的比值)是衡量暗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
后发座星系团的质量-光度比约为300 M☉/L☉(太阳质量/太阳光度);
这个值远高于单个星系(约100 M☉/L☉),说明星系团中含有大量暗物质。
3. 核心坍缩:中心区域的星系堆积
后发座星系团的核心区域(半径约300万光年)呈现出核心坍缩的特征:
中心区域的星系密度极高,是外围区域的100倍;
许多星系正在向中心坠落,形成星系瀑布;
这种坍缩是由星系团的引力不稳定性引起的。
十二、与其他星系团的对比:宇宙中的多样性
后发座星系团并非宇宙中唯一的富星系团。通过与其他星系团的对比,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结构的多样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可观测Universe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