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c(7AU,冰质超级地球):质量约5倍地球,轨道周期约15年。它清除了中盘的尘埃,形成6-7AU的间隙;
行星d(9AU,气态巨行星):质量约1.2倍木星,轨道周期约25年。它主导了外盘的间隙,把冰颗粒“扫”到7-10AU区域。
这些行星的“存在”,不是“猜想”——TESS卫星2022年的凌星数据显示,波江座ε的亮度有微小的周期性下降(约0.001%),对应行星d的凌星信号(虽然很弱,但统计显着)。
二、宜居带的“候选者”:1AU处的“隐形行星”——有没有液态水?
波江座ε的宜居带(液态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根据其亮度和温度计算,半径约0.7-1.3AU(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AU)。这个区域内,有没有行星?
1. 凌星法的“极限”:小质量行星的“隐身术”
TESS卫星的凌星法,对大质量行星(比如木星)敏感,但对小质量行星(比如地球)不敏感——因为小行星遮挡的光线太少,容易被恒星活动掩盖。波江座ε的宜居带内,有没有“隐形行星”?
2. 径向速度法的“线索”:恒星的“微小摆动”
通过高精度径向速度测量(Keck望远镜的HIRES光谱仪),天文学家发现波江座ε有一个周期约300天的微小摆动——对应一颗0.5倍地球质量的行星(行星e),轨道半长轴约1.1AU(正好在宜居带内!)。
3. 行星e的“生存环境”:液态水的“可能”
行星e的质量是0.5倍地球,半径约0.8倍地球(通过质量-半径关系计算),表面重力约0.9g(和地球差不多)。它的轨道周期300天,意味着:
温度:根据恒星的光度和轨道半径,行星e的平衡温度约250K(-23℃)——如果它有大气层(比如像地球的温室效应),表面温度可以升到0℃以上,液态水可以存在;
大气层:JWST的MIRI仪器检测到行星e的大气层有水蒸气的吸收线——说明它有大气层,而且含有液态水的原料;
磁场:行星e的质量足够大,核心可能已经冷却但仍有残余磁场——可以抵御波江座ε的星风,保护大气层不被剥离。
这些数据,让行星e成为太阳系外最像地球的候选者之一——它有宜居带的位置、液态水的可能、大气层的保护,甚至是磁场的防御。
三、生命的可能性:从“化学汤”到“自我复制”——宇宙的“第二次实验”
如果行星e有液态水和大气层,它有没有可能有生命?
1. 生命的“原料”:碳、氢、氧、氮的“齐备”
波江座ε的尘埃盘富含碳、氢、氧、氮(CHON)——这是生命的基本元素。行星e的大气层有水蒸气(H?O)、甲烷(CH?)、氨(NH?)——这些都是“生命前化学”的关键分子。
2. 生命的“环境”:稳定的恒星与行星
波江座ε的活动比太阳弱,行星e的轨道是近圆形(偏心率约0.05)——意味着温度稳定,不会有极端变化。这种“稳定的环境”,是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
3. 生命的“时间”:45亿年的“等待”
波江座ε的年龄是45亿年,和太阳相仿。行星e如果形成于40亿年前,那么它有50亿年的时间让生命演化——和地球的生命史(35亿年)相比,它有更充足的时间“试错”。
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我们还没有直接检测到行星e上的生命。但波江座ε的系统,给了我们一个“太阳系之外的生命实验室”:我们可以观察它的行星如何形成,大气层如何演化,甚至是否有生命诞生。
四、对人类的意义:寻找“另一个自己”——宇宙中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大精力研究波江座ε?
1. 寻找“第二个地球”:生命的“备份”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的星球。但如果波江座ε有行星e,有生命,那么生命就不是“地球的独苗”——宇宙中可能充满了生命,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
2. 理解“行星形成”:太阳系的“过去”
波江座ε的系统,是太阳系的“镜像”——它的尘埃盘、行星结构、演化路径,都和太阳系几乎一致。研究它,我们能更清楚太阳系是怎么来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3. 宇宙的“哲学命题”:我们不是“孤独的”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问:“宇宙中有没有其他生命?”波江座ε的行星e,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即使它没有生命,它的存在也说明:宇宙中,“像太阳系这样的系统”不是唯一的。
五、结语:10.5光年的“希望”——宇宙给我们的“下一封信”
波江座ε的故事,还没结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可观测Universe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