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日法(Transit Method):通过观测行星凌日时恒星亮度的周期性下降,推断行星半径、轨道周期与倾角的方法,精度可达0.01%。
径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通过测量恒星受行星引力牵引的多普勒频移,反推行星质量与轨道参数的方法,精度可达1 m/s。
褐矮星(Brown Dwarf):质量介于13-80倍木星质量的天体,无法点燃氢核聚变,但可短暂燃烧氘,处于恒星与行星的过渡地带。
异常蓬松(Inflated):系外行星半径显着大于模型预测的现象,通常与恒星辐射加热、潮汐加热或高金属丰度相关。
核心吸积模型(Core Accretion Model):行星形成的主流理论,认为行星由岩石核心吸积气体形成,适用于质量<15倍木星质量的行星。
引力不稳定模型(Gravitational Instability Model):行星形成的替代理论,认为原行星盘因引力分裂直接形成气态巨行星或褐矮星,适用于大质量天体(>5倍木星质量)。
潮汐加热(Tidal Heating):行星偏心轨道引发的潮汐摩擦将轨道动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可导致大气膨胀与内部加热。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可观测Universe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