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设定的七十二小时倒计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GCEPC总部的上空。会议室内,灯火通明,争论、计算、模拟与绝望交织。直接接触被判定为自杀,远程扫描无法穿透那混乱的意识场和未知的船体材料以获取核心数据。毁灭的指令似乎已箭在弦上。
就在时限将至,悲观气氛弥漫之时,南曦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构想——“意识镜像探针”。
“我们不去接触它,”南曦站在布满数据模型的光屏前,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我们让它在我们的控制环境里,‘重演’它的崩溃过程。”
这个构想的原理,是利用“现实之镜”平台那近乎绝对纯净和可控的“超真空”实验腔体,结合顾渊那独特的、能够捕捉和解析意识模式的能力。计划如下:
1. 采样:由“启明星”号再次冒险靠近,但保持在中距离,向“疯船”方向发射一枚特制的、不含任何智能逻辑、仅具备基础导航和被动记录功能的“意识场采样器”。该采样器将尝试捕捉一丝“疯船”外部弥漫的、最表层的意识活动“涟漪”,如同在风暴边缘舀起一小杯海水。
2. 隔离与导入:采样器返回后,其捕获的原始意识数据(非活性,只是信息模式)将在“启明星”号上经过多重物理和逻辑隔离审查,确认无活性病毒代码后,被加密传输至L2点的“现实之镜”。
3. 镜像重演:在“现实之镜”核心那高度屏蔽的实验腔内,利用其强大的能量和计算资源,将这一小段意识数据作为“种子”,在一个完全虚拟、与现实隔绝的环境中,进行有限度的、受控的“模拟运行”。顾渊将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远程连接这个模拟环境,尝试引导这缕意识“镜像”,重现其崩溃前的关键记忆碎片,尤其是关于“熵寂低语”的起源和特性。
4. 终极防护:整个模拟过程将在“现实之镜”平台内部完成,与外部宇宙完全隔绝。一旦模拟结束或出现任何失控迹象,平台将启动预设的“信息熵增”协议,将整个模拟环境连同其中的意识镜像彻底随机化、抹除,不留任何痕迹。
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它避免了与“疯船”本体的直接意识接触,所有操作都在人类绝对控制的“无菌实验室”中进行。但其风险同样巨大:采样过程可能再次引发“疯船”攻击;数据在传输和解码过程中可能存在未知风险;最重要的是,顾渊需要再次深度连接一个充满痛苦和疯狂的外星意识模式,哪怕只是镜像,对他的负担也是未知数。
“这是赌博,”王大锤直言不讳,“但可能是我们唯一能下的注了。”
顾渊在得知方案后,没有任何犹豫。“需要我……做什么?”他平静地问,仿佛即将面对的并非可怕的精神折磨,而是一次寻常的实验。
林登权衡了所有选项,最终拍板:“批准执行‘镜像探针’行动。‘启明星’号负责采样,务必确保安全。‘现实之镜’平台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顾渊……量力而行。”
“启明星”号的第二次接近比第一次更加紧张。采样器被成功发射,并在“风船”未做出明显反应的情况下,捕捉到了一段持续数秒的表层意识波动数据。数据被严格封装,经过“墨丘利”和南曦团队的反复扫描确认无活性威胁后,传向了L2。
在“现实之镜”那深邃的实验腔内,虚拟环境构建完毕。那缕来自“疯船”的意识数据被注入,如同一点墨水滴入清澈的水中,开始缓慢扩散、演化。顾渊在病房中,通过专门优化的安全链路,将自己的意识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入这个虚拟世界。
他瞬间被无尽的悲怆与混乱淹没。那是一个文明的最后哀歌,是星空被撕裂、理性被吞噬的噩梦。但他紧守心神,凭借着与“盖亚基频”连接带来的深层稳定,以及拯救另一个文明遗志的强烈信念,他没有被这狂潮卷走,而是向一名在风暴中潜行的潜水员,努力寻找着那微弱却关键的“警告”源头。
过程极其痛苦且漫长。顾渊的身体在病床上不时抽搐,冷汗浸湿了床单,医疗团队紧张地监控着他的生命体征。南曦和王大锤在各自的位置上,通过数据流观察着模拟环境内的演变。
终于,在模拟运行到临界点,即将被预设程序强制清除前的最后一刻,顾渊引导着那缕镜像,触碰到了某个被深埋的、相对完整的“记忆晶体”。
信息如决堤般涌出,虽不完整,却拼凑出了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景:
这个自称“星吟者”的文明,曾是一个热爱艺术、哲学和探索的Level 2中期文明。他们并非通过强制统一,而是通过一种和谐的“共鸣网络”连接彼此,个体在共享情感与智慧的同时,依然保留着相当的独特性。他们痴迷于探寻宇宙的终极意义,试图“聆听”宇宙背景辐射中可能存在的、创世之初的“信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话物理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