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抵抗:最清晰的记忆片段之一,是关于那几个在核心区域发出警告的“星吟者”个体。他们并非文明中最强大的战士,而是最坚定的“意义守护者”,可能是哲学家、艺术家或伦理学家。他们依靠某种对“存在价值”本身非理性的信念,抵抗到了最后。
顾渊的状态时好时坏。在意识闪回发作时,他痛苦不堪;在相对清醒时,他与“盖亚基频”的深度连接则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他无法直接回忆“星吟者”的具体信息,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熵寂低语”与“盖亚”意识场之间的本质区别。
他向团队描述:“‘低语’……像……绝对的真空……冰冷……没有任何……‘想要存在’的……意愿。而‘盖亚’……是……生命……是……挣扎着……也要存在……的……意志。”
这种基于存在论层面的感知,虽然抽象,却至关重要。它暗示,“熵寂低语”可能并非主动的侵略者,而是宇宙某种终极规律的体现,是“存在”本身需要对抗的背景噪声。而生命,包括行星意识,其本质就是一种局部的、暂时的“逆熵”现象。
他还感知到,“低语”对“盖亚”这种庞大、混沌、却又充满内在生机和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似乎缺乏有效的、快速的同化手段。“盖亚”意识场中充满了生老病死、竞争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进行熵增熵减的动态平衡系统,这种复杂性反而构成了一种天然的缓冲。
经过数周夜以继日的、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艰难工作,信息复原小组终于从这些支离破碎、真伪混杂的信息源中,拼凑出了一幅关于“熵寂低语”的、尽管仍不完整但关键脉络已逐渐清晰的图景。
1. 本质:“熵寂低语”更接近一种宇宙尺度的“规则”或“现象”,是意识维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现。它并非生命,没有主观恶意,但其存在本身对高度有序的复杂意识系统具有“溶解”作用。
2. 模式:通过伪装(如“起源低语”)吸引探索,然后通过引入逻辑悖论、消解意义概念、推崇终极无序,从内部瓦解意识结构。它对依赖严格逻辑和统一意义的文明威胁最大。
3. 弱点:
· 绝对隔离:物理和信息的彻底隔绝是唯一可靠的防御。“星吟者”最后的警告也强调了这一点。
· 认知多样性:单一、高度统一的意识网络是其快速传播的捷径。而保留个体性、多样性,甚至允许一定“噪声”和“非理性”存在的文明结构,可能具备更强的韧性。
· 生命意志:对“存在”本身非理性的、强烈的肯定和坚持,似乎是抵抗其“意义消解”攻击的关键。顾渊与“盖亚”的连接,以及“星吟者”最后守护者的坚持,都指向了这一点。
4. 威胁等级:重新评估为“宇宙级概念性威胁”。它无法被“击败”,只能被“规避”或“抵抗”。任何试图直接理解、接触或对抗它的行为,都可能招致毁灭。
当南曦将这份凝聚了巨大牺牲和努力的综合报告提交给林登和GCEPC最高委员会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报告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沉重得让人难以呼吸。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外星敌人,而是一片意识的“禁区”,一个宇宙本身为文明划下的、冰冷而绝对的界限。
信息的碎片被拼凑起来了,但拼图呈现出的画面,却是一个比任何外星舰队都更加令人绝望的未来。人类文明不仅需要解决内部的纷争,不仅需要小心“播撒者”这样的宇宙“园丁”,还必须永远警惕这片弥漫在深空中的、无形的“意识毒云”。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这场用AI人格和科学家精神健康换来的“预演”,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处境的认知。他们终于明白,星空之下,不仅仅是黑暗森林,更存在着连光(意识和意义)都会被其吞噬的、绝对的“虚无之海”。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话物理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