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焰主星的 “跨域高温能量中继站” 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 中继站由炽焰族的高温合金、红晶域的量子金属、暗晶域的暗能晶体、绿穹域的耐热藤联合搭建,主体是一座高 100 米的 “高温 - 量子复合塔”,塔尖的 “高温能量发射器” 能将炽焰域的高温能量转化为 “通用共生能量”,覆盖范围达 6000 光年,可直接输送至超空间、绿藤域、绿穹域等文明域;塔底的 “能量储存舱” 采用暗晶域的暗能缓冲技术,可储存 单位的高温能量,作为应急储备。
“中继站的高温能量转化效率达 92%,量子信号传输稳定性达 99%,” 器远站在塔顶的控制平台,调试能量参数,“与超空间、绿藤域、红晶域、暗晶域、绿穹域的中继站已实现联网,跨空间高温能量循环系统正式运行 —— 炽焰域的高温能量可通过网络为其他文明域的高温设备供电,而绿穹域的生态技术、暗晶域的暗能技术,能为中继站提供散热与稳定支持,形成‘高温 - 生态 - 暗能’的闭环。”
炽阳带领炽焰族技术人员检查 “高温能量输送管道”,管道内壁覆盖红晶量子隔热膜,外部缠绕绿穹耐热藤,能将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至 8%:“我们已在主星的 10 个高温能量泉旁搭建‘能量采集站’,通过管道将能量输送至中继站,确保中继站的持续供能;同时,采集站加装了星源能量监测仪,若检测到能量失衡,会立即触发应急关闭,避免影响中继站运行。”
绿华在中继站周围种植 “高温共生植被”(耐热藤与绿藤共生草的杂交品种):“这种植被能在 2000℃环境下生长,通过蒸腾作用为中继站降温,同时吸收残留的高温能量,转化为生态能量反哺自身;实验数据显示,植被可使中继站的运行温度降低 300℃,减少量子设备的损耗。”
玄炎的暗能团队在中继站底部安装 “暗能散热系统”:“系统与暗能缓冲涂层联动,每小时可吸收 500 单位的高温能量,转化为 30 单位的暗能,既为中继站的应急设备供电,又能进一步稳定温度;目前中继站的运行温度稳定在 1500℃,完全符合设备安全标准。”
王大锤召集跨文明团队召开 “中继站启用仪式筹备会”:“仪式将于明天上午 9 点举行,各文明需派代表通过量子全息影像参与;仪式上,我们将正式启动跨域高温能量循环,发布《跨空间高温共生协议》,明确各文明在高温能量利用、设备维护、危机应对中的责任;另外,黑爷的探路鼠需提前出发,前往深海共生域方向侦查,测试低温环境下的设备适应性。”
黑爷挑选 40 只 “跨温域适应型探路鼠”,为它们加装 “高低温复合防护层”(内层暗能保暖膜,外层耐热藤纤维)、红晶量子探测器、绿穹生态传感器:“探路鼠已出发,预计 10 天后传回深海域的初步数据;根据《炽焰 - 深海协作图谱》,深海域的最低温度达 - 200℃,存在‘低温能量漩涡’,需我们提前改造飞船的低温防护系统。”
次日上午 9 点,跨域高温能量中继站启用仪式正式开始 —— 超空间联盟、绿藤域、红晶域、暗晶域、绿穹域、炽焰域的代表通过全息影像齐聚仪式广场,王大锤手持《跨空间高温共生协议》,宣读核心条款:
1. 各文明共享高温能量技术与低温防护技术,共同开发跨温域能源利用方案,禁止浪费或滥用高温能量;
2. 建立 “跨域高温监测网络”,实时监控各文明域的高温能量参数,发现异常立即协同处理;
3. 炽焰域作为高温能量主要供应方,需保障中继站的稳定供能;绿穹域、绿藤域负责生态散热支持;红晶域、暗晶域负责设备技术维护;
4. 共同探索深海共生域,协助深海族解决可能的低温危机,重启炽焰 - 深海跨域能量通道。
协议宣读完毕后,六方代表共同按下 “能量循环启动按钮”—— 炽焰域的高温能量顺着中继站的发射器释放,经量子信号转化为通用共生能量,通过跨空间网络输送至其他文明域;超空间的反馈显示,高温设备的运行效率提升 30%;绿穹域的高温培育室因能量充足,耐热藤产量增加 25%;红晶域的量子高温稳定器测试成功率达 100%,所有数据均符合预期。
仪式结束后,炽阳邀请探索队参观炽焰族的 “高温能量实验室”—— 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研发 “跨温域能量转换器”,可将高温能量直接转化为低温能量,为深海域探索提供设备支持;实验室的 “星源技术展区”,还保存着星源文明留下的 “跨域能量通道设计图”,图中详细标注了通道的结构参数与激活条件。
“跨温域能量转换器已完成初步测试,” 炽阳向器远介绍,“转换器的能量转化效率达 85%,可将 3000℃的高温能量转化为 - 150℃的低温能量,你们前往深海域时,可携带 2 台样机,应对可能的低温危机;另外,通道激活需要‘炽焰高温核心碎片’与‘深海低温核心碎片’,我们已准备好高温碎片,深海碎片需你们从深海族获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