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调试:破解灵植与机械的协同难题
体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初期调试时,两大核心问题曾阻碍进度:
1. 灵植信号干扰问题
中层拦截圈的绞杀藤与傀儡联动时,因灵脉波动不稳定,傀儡常误将绞杀藤的能量信号识别为敌人,导致净化光束误击藤条,造成 3 株百年绞杀藤枯萎。艾兰与巴顿团队反复试验,最终在傀儡的信号接收器中加入 “灵植本源码”—— 每株参与防御的灵植都由木灵尊注入专属本源码,傀儡仅响应带本源码的灵植信号,彻底解决误判问题。同时,他们还在灵脉节点布设 “混沌灵晶稳定器”,将灵脉波动幅度控制在 5% 以内,确保信号传递稳定。
2. 能量兼容性问题
核心守护圈的复合傀儡调用生命树本源能量时,曾出现能量冲突 —— 混沌能量的暴烈特性与本源能量的柔和特性相互排斥,导致傀儡核心温度骤升,险些报废。木灵尊提出解决方案:在傀儡核心与本源晶片之间加入 “灵植缓冲层”,由护灵草的纤维与深海藻胶质混合制成,既能中和混沌能量的暴烈,又能引导本源能量平稳注入。调试成功后,复合傀儡的能量输出效率提升 40%,且能持续调用本源能量 2 小时,远超初期设计的 30 分钟。
“现在体系的协同度已达 98%,连最挑剔的桦木首领都认可了。” 艾兰看着终端上的调试报告,中层拦截圈的绞杀藤正随傀儡的信号精准摆动,核心圈的复合傀儡释放的光束与生命树本源能量完美融合,“可以开始实战测试了,就用模拟的暗影能量信号触发体系,看看全自动模式下的防御效果。”
三、实战测试:暗影残余的突袭与体系反击
测试启动的次日凌晨,外层预警圈的灵脉苔藓突然传来异常振动 —— 并非模拟信号,而是真实的入侵者!3 名暗影中位神初期修士、7 名地仙巅峰修士,携带 “暗影破灵弹”,试图绕过防御圈,偷袭核心区域的抗暗长生草培育基地(这些残余是古松叛乱时漏网的同伙,一直潜伏在灵植位面外围)。
1. 外层预警:精准定位与初步拦截
迷踪花的雾气第一时间附着在入侵者身上,鸣叶鸟的振动频率飙升至 300Hz,灵脉苔藓则勾勒出他们的移动轨迹 —— 所有信号实时传递至巡逻傀儡。2 台地仙级傀儡迅速响应,释放混沌麻醉光束,击中 2 名地仙巅峰修士的腿部,使其行动迟缓;同时,傀儡释放的混沌灵雾强化了迷踪花的雾气浓度,入侵者的视觉被严重干扰,被迫减缓行进速度。
“怎么会有这么密集的预警?灵植位面的防御什么时候这么强了?” 为首的暗影修士咒骂着,下令释放暗影破灵弹,试图炸毁周围的迷踪花 —— 但破灵弹刚落地,就被灵脉苔藓吸收的混沌能量中和,仅发出一声闷响,未造成任何破坏。
2. 中层拦截:灵植与傀儡的协同绞杀
入侵者突破外层后,中层拦截圈的绞杀藤瞬间暴起,藤条如同绿色巨蟒,缠绕住 3 名地仙修士的四肢,倒刺注入的净化因子快速瓦解他们的暗影能量;净化毒雾花的雾气同步笼罩过来,剩余的入侵者能量屏障开始出现裂纹,暗影能量泄漏速度加快。
5 台玄仙级净化傀儡赶到,精准锁定 3 名暗影中位神 —— 傀儡引导绞杀藤避开友军(此时莉娜带领 2 名中位神修士已赶到外围,负责观察测试效果),同时释放净化光束,击中为首修士的肩膀,暗影能量如同冰雪消融般消散。一名中位神修士试图引爆体内的暗影能量同归于尽,却被抗暗长生草吸收了大部分能量,仅剩的能量也被傀儡的捕捉器收集,未能造成破坏。
3. 核心守护:终极防御的威慑与捕获
最后 2 名暗影修士见势不妙,试图冲向核心区域,却触发了核心守护圈的本源能量网 —— 能量网的共振反击将他们的攻击反弹回去,两人当场被自己的暗影能量重伤;本源水莲释放的灵光形成护盾,挡住他们的退路;复合傀儡释放的混沌 - 灵植复合光束击中他们的核心,彻底封印其体内的暗影能量,使其失去反抗能力。
整个战斗持续 45 分钟,10 名入侵者全部被擒,防御体系仅损失 5 株迷踪花、2 株绞杀藤,且在傀儡释放的混沌灵雾滋养下,当天就重新萌发新芽。莉娜看着测试报告,眼中满是惊叹:“全自动模式下,体系的响应速度比人工巡逻快 3 倍,拦截成功率 100%,还能反哺灵植,这完全超出了预期!”
四、体系完善与深渊部署
实战测试成功后,艾兰与巴顿团队根据战斗数据,对体系进行最后完善:
优化信号传递:在中层拦截圈增设 10 个 “灵植信号中继站”,确保偏远区域的信号不中断,将响应速度再提升 10%;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异世之东西方神战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异世之东西方神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