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宸清了清嗓子,刻意放慢了语速,声音压得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可能是装的,也可能是真的有点紧张):“这个故事,叫《敲门》。就说,有一个小女孩,晚上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她爸爸妈妈出去看电影了,要很晚才回来。”
“外面很安静,只能听到自己写字的声音。写着写着,她忽然听到……‘叩叩叩’……有人在敲门。”
他顿了一下,观察着张甯的反应。张甯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眼神专注了些。
“小女孩有点害怕,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往外看……外面黑漆漆的,楼道里的灯好像坏了,什么也看不清。她就隔着门问:‘谁呀?’”
“门外传来一个声音,很熟悉,是她妈妈的声音:‘囡囡,开门,妈妈回来了。’”
“小女孩觉得奇怪,妈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但她还是很高兴,就准备开门。可就在她手刚碰到门锁的时候,她又犹豫了一下,想起妈妈出门前叮嘱过,不认识的人或者没说暗号,绝对不能开门。”
“于是,她又隔着门问了一句:‘妈,咱们家的暗号是什么?’”
“门外安静了几秒钟。然后,那个‘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有点……怎么说呢,有点急促,又有点含糊不清,她说:‘哎呀,什么暗号不暗号的,快开门,妈妈拿了很多东西,手都酸了!’”
彦宸说到这里,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音,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悬念感:“小女孩心里咯噔一下。因为她妈妈的声音……平时不是这样的。而且,她们家根本……就没有任何暗号!”
“她吓坏了,手脚冰凉,一动也不敢动,屏住呼吸贴在门上。门外又安静了下来,死一般的寂静。过了好久好久……久到她以为外面的人已经走了……”
他猛地抬高了一点音量,带着一种揭示真相的急迫感:“突然!她听到那个声音……那个模仿她妈妈的声音……在她耳边,非常非常近的地方,几乎是贴着她的耳朵,用一种阴冷、扭曲、带着恶意的声音,轻轻地说了一句:”
“‘咱家……不是,没有暗号吗……’”
故事戛然而止。最后的几个字,彦宸说得又轻又快,带着一股冰冷的寒意,仿佛那声音真的就在耳边响起。他自己说完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满怀期待地看向张甯,这次他有九成把握,就算吓不到她尖叫,至少也能让她脸色变白,或者……起一身鸡皮疙瘩吧?!
然而……
张甯静静地坐在那里,昏暗的光线下,她的表情依旧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她甚至还伸出手,慢条斯理地拂开被彦宸“扇”过来的风吹乱的一缕额发。沉默了几秒钟,她抬起眼,目光清澈地看着他,缓缓开口,语气像是在点评一份写得不怎么样的小学生作文:
“嗯……这个故事,比起某些粗制滥造、逻辑混乱的版本,在结构上确实花了点心思。试图利用‘熟悉声音的异化’和‘心理安全边界的突破’来营造恐怖氛围,手法还算……经典?” 她用了个问号,仿佛在质疑这个“经典”的含金量。
彦宸感觉自己心头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小火苗,“噗”地一下就被无情地浇灭了。
“但是,”张甯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揶揄,“其内核依然是建立在一系列低概率事件和听者的心理暗示之上。漏洞嘛……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发现不少。”
彦宸感觉自己额角的汗不是热出来的,是急出来的:“漏洞?哪里有漏洞了?!”
张甯好整以暇地伸出一根手指:“首先,模仿声音。隔着一道门,楼道环境嘈杂(就算安静,也有回声干扰),再加上小女孩先入为主认定是妈妈,听错或者忽略细节很正常。更何况,说不定她妈妈那天就是嗓子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呢?用声音异常来作为核心诡计,本身就不够牢靠。”
她伸出第二根手指:“其次,暗号。这个情节的设定就很刻意。如果真的有危险意识,家长会设置暗号,那么没有暗号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小女孩一开始就不该犹豫。如果没有设置暗号的习惯,那门外的人怎么会知道并利用这一点来反问?除非……它会读心术?这就从鬼故事跳跃到科幻或玄幻领域了,类型混乱。”
彦宸张了张嘴,想反驳点什么,却发现好像……是有点道理?
张甯伸出第三根手指,语气更加平淡,却也更加致命:“最后,也是你自认为最吓人的部分——耳边的低语。拜托,这是恐怖故事里用烂了的桥段好吗?除了强行制造惊吓(Jump Scare的听觉版),毫无新意。物理上,声音传导、回声误判、或者单纯的幻听都能解释。心理上,人在极度恐惧时感官扭曲是常识。所以,这个所谓的‘高潮’,要么是小女孩自己吓自己,要么就是……故事编纂者偷懒,直接用了个最廉价的惊吓手段。”
她说完,摊了摊手,总结道:“综上所述,你这个故事,试图用心理恐惧包装,但逻辑硬伤太多,惊吓点陈旧且缺乏说服力。结论:不够严谨,不够新颖,吓人指数……大概只对没怎么接触过逻辑思维训练的小朋友有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青色之回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