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宸缩了缩脖子,不敢再造次,但嘴角那抹得意的笑容却怎么也藏不住。
讲台上的吴老师,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点小插曲。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某种决定,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的现实感:
“彦宸同学的这篇文章,无论是立意的新颖,还是论证的深度,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果,”吴老师加重了语气,“如果现在不是1990年,如果这仅仅是一次课堂的探讨,或者说,如果我年轻个二三十岁,面对这样一份充满了灵气与思辨的答卷,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它一个高分,甚至是一个满分,来鼓励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彦宸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这个“如果”,像是一盆冷水,把他从云端浇了下来。
吴老师的眼神变得严肃而郑重,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教室的空间,越过了前排一个个或专注、或茫然的脑袋,最终,精准无比地、几乎是带着一种直接对谈的意味,牢牢锁定了最后一排的彦宸。
“但是,彦宸,”吴老师第一次在如此正式的场合,省去了“同学”二字,他的声音也低沉了许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和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与无奈,“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你们即将面临的,是高考。高考,有它相对固定的评价体系和阅卷标准。在那样一张决定你们未来命运的考卷上,一篇像你这样,敢于质疑传统、甚至隐隐触及对现有教育模式反思的文章,很可能会被一些阅卷老师认为是‘剑走偏锋’、‘思想偏激’,甚至是‘哗众取宠’。”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深深的忧虑,那目光像是在审视彦宸,更像是在透过彦宸,看到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未来:“我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一时欣赏,而去冒这个可能影响你——影响任何一个学生前途的巨大风险。我不能让你因为在考场上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思考,而最终……吃到难以挽回的亏。”
“所以,彦宸,”吴老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歉意,但更多的却是一种不容置辩的决断,“上学期期末,你这篇作文,我最终,只给了你一个基础分。”
当“基础分”三个字从吴老师口中清晰地吐出时,尽管彦宸早已知道这个结果,但此刻由吴老师用如此郑重、如此“个人化”的方式再次点明,他的心脏还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一阵强烈的失落与困惑涌上心头。为什么?既然您如此欣赏,为什么……
教室里也是一片寂静,学生们面面相觑,显然也被这个在“高度赞扬”之后却依旧维持了“残酷现实”的局面给弄糊涂了。
吴老师仿佛看穿了彦宸眼神中的不解与委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依旧专注地看着他,语气变得恳切而语重心长:
“这个分数,我知道,或许与你文章本身的‘闪光点’并不完全匹配。你可能会感到失望,甚至不忿。但我希望你能理解,彦宸,老师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全然否定你的思考,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
他顿了顿,眼神里充满了期许与郑重:“你的思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也像一根针,扎醒了我这个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头子一些……沉睡或者说麻木的部分。我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份敢于质疑的勇气。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但是,”吴老师的语气再次变得语重心长,像是在传授某种重要的人生经验,“思考的锋芒,要用在对的地方,用在能真正推动进步的地方。在现有的规则之下,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审慎与智慧。有时候,暂时的收敛,是为了更长远的积蓄力量。记住,不要去做……无谓的牺牲。”
吴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学生们的心上,尤其重重地敲在了彦宸的心坎里。
彦宸呆呆地坐在座位上,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错愕、不解,逐渐转为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平静。他看着讲台上那位头发花白、神情恳切的老人,看着他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却又充满了善意的眼睛,心中五味杂陈。有如释重负后的虚脱,有梦想被肯定的激动,有现实残酷的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感动,以及对这位“吴老头”油然而生的、前所未有的敬意。他好像……有点明白吴老师的用心了。这个基础分,不是惩罚,不是否定,而是一种带着沉重枷锁的……保护与期许。
张甯也久久地凝视着吴老师。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一位身处特定时代洪流中的教育者,内心深处所承载的清醒、挣扎、无奈与担当。她转过头,看了一眼身旁那个依旧有些愣神,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什么的彦宸,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理解与欣慰的笑容。这家伙,总算没有白“作”这一回,也算……没有辜负吴老师这番苦心。从她的侧面望去,竟然发现有晶莹的光,在彦宸微微低垂的眼睫间轻轻闪动。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以一种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方式,深刻地印在了所有同学的记忆之中。吴老师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课程的真正标题,仿佛刚才那场触及灵魂的“作文点评”,不过是一段寻常的序曲。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青色之回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