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伊拉克”节点的斜上方,另一个庞大的集群围绕着一张写着“美国”的蓝色卡片展开。这条蓝色主线下,挂着“乔治·H·W·布什”、“沙漠盾牌行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660、661等)”、“经济制裁”、“保护沙特”等一系列卡片。一条极其重要的、几乎横贯了整个客厅上空的蓝色粗线,将“美国”与另一张写着“沙特阿拉伯”的绿色卡片紧密连接起来,这条线上挂着“石油”、“军事基地”、“安全承诺”等关键词。
张甯注意到,这些卡片并非静止不变。有些卡片上的字迹明显是新添上去的,墨迹未干;有些卡片的位置似乎被调整过,原来的位置在线上留下了夹子或回形针的轻微压痕;有些卡片旁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日期——“8月6日:安理会通过661号决议,实施强制经济制裁”、“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吞并科威特”、“8月下旬:美军开始大规模进驻沙特”、“9月14日:布什向国会发表讲话,强调解放科威特的决心”……最新的一个日期,赫然是昨天,“9月22日”,旁边潦草地写着“油价突破30美元/桶?关注伦敦市场”。
整个网络看起来就像一个庞大而活生生的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在不同的节点间流动、碰撞、关联。它不仅仅是信息的罗列,更是一种动态的分析和推演。
张甯的目光被一条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金色线索吸引。这条线并不粗壮,但颜色特殊,它巧妙地穿梭于各个国家和事件节点之间,连接着诸如“美元”、“石油交易结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尼克松冲击”、“美沙特殊协议(1974?)”等卡片。这条金线,就像隐藏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下的暗流,将所有看似孤立的政治、军事行动,都与一个更深层、更根本的经济逻辑——石油美元体系——联系了起来。彦宸显然试图具象化这个复杂且在当时并不广为人知的概念,以及当前的“海湾风云”对这个体系可能造成的冲击或巩固。
除了国家和领导人,还有许多代表不同力量或概念的卡片:联合国、北约、苏联(旁边有个问号和“立场摇摆?”的标注)、英国(撒切尔夫人)、法国(密特朗)、以色列(旁边挂着一张画着防毒面具的小卡片)、国际原油价格(WTI、布伦特,旁边有起伏的箭头线)、全球股市(箭头向下)、战争风险评估(高中低?)、人质问题……
整个客厅的上半部空间,被这个由绳子和卡片构筑的“信息宇宙”彻底占据。它初具规模,却已显露出惊人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它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一个动态的、正在进行中的思维过程的物理呈现。每一条线,每一个节点,每一次颜色的选择,每一次位置的调整,都蕴含着构建者(也就是彦宸)的理解、判断和推测。它不完美,甚至有些粗糙简陋——线条的固定方式略显随意,卡片的制作材质不一,笔迹也谈不上工整,整个结构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一阵稍大的风就能将其吹散。但正是这种未完成的、动态的、充满了手工痕迹的“半成品”状态,反而透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景象是如此的……炫丽宏大,甚至带着一种理工科式的、逻辑严谨的奇异美感。它像一张铺开在三维空间里的巨大战略地图,又像是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大脑的外部投影。彦宸用他独特的方式,将那些遥远而宏大的国际事件,拉进了这个小小的客厅,用彩色的线条和手写的卡片,试图勾勒出事件背后那张庞大而无形的利益之网、权力之网。
张甯看得几乎入了迷。她完全沉浸在这个由线条和卡片构筑的世界里,目光随着那些彩色的轨迹移动,大脑飞速地处理着扑面而来的信息,试图理解其中的逻辑,寻找潜在的关联,甚至在心里默默地补充和修正着某些节点。她看得太过专注,以至于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小步,想要获得一个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去俯瞰这整个令人震撼的“信息星图”。
然而,她忘记了身后还站着一个人。
一步,两步……她向后退去,想要获得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却没注意到一直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的彦宸。
“唔!”
一声轻微的闷哼,同时从两人喉咙里发出。
张甯的身体瞬间僵住。后背传来的触感清晰得惊人——隔着薄薄的运动服布料,她能感觉到对方胸膛的轮廓,感觉到那规律而略微加快的心跳透过布料传递过来的震动,甚至能闻到一股混合着清晨阳光、肥皂清香以及运动后淡淡汗水味道的、属于彦宸的独特气息,如同一个无形的屏障,将她整个人包裹了起来。
彦宸也没料到她会突然向后撞过来。他的身体下意识地绷紧,双臂微微张开,似乎想要扶住她,但最终只是僵硬地停在半空。女孩身体的柔软和撞击带来的轻微力道,以及那两条随着撞击轻轻扫过他胸口的麻花辫末梢,都让他心头猛地一跳。鼻尖萦绕着她发间传来的、不同于平时那种清冷气息的、带着汗水和洗发水混合的淡淡馨香,让他大脑有那么一瞬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青色之回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