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火箭的核心技术大多来自托尼的贡献。
遇到技术难题时,只有托尼能解决。
但以托尼的性格,他绝不会亲临现场,因此才有了这块远程通讯屏。
当马丁出现在主屏幕上时,托尼的影像也同步出现在小屏幕中。
看来你们抵达火星了。
托尼一眼就看出马丁他们的位置——重力环境的差异非常明显。
是的,托尼先生,我们目前在希腊平原西侧,落点与计划基本吻合。
很好,现在可以派出探测车了。按我的计算,一个月足够你们完成全火星采样任务,之后就能返航。
明白,托尼先生。
先生们,我还有事要处理,日常联络找NASA,紧急情况再叫我。
话音落下,托尼的影像随即消失。
NASA官员们在控制中心无奈摇头。
他们又对马丁团队嘱咐了几句,随后火星探索任务正式展开。
队员们穿上宇航服,打开舱门。
锈红色的大地与焦糖色天穹映入眼帘。
荒凉、原始、粗粝......
种种词汇在马丁和队员们脑海中闪现。
眼前的火星景象与地球截然不同。
这里只有沙砾与岩石,宛如传说中的死寂之地。
任何正常人看到火星的第一眼,都不会产生在此定居的念头。
各位,按计划行动!
马丁拍拍手,小队立即分头执行任务。
六人留守搭建临时基地,
其余十一人随马丁驾驶探测车,分成三组进行勘探。
这些由托尼改造的探测车,
无论是动力还是速度都远超当代水平。
很快,三组车队朝着不同方向驶离。
地球监控中心的大屏分割成三块,实时追踪各组动态。
随着时间推移,
三支小队先后完成了对马沃斯谷大瑟提斯高原 ** 高地的采样与标记。
整个行动进展顺利。
马丁队长此刻心情轻松愉快,甚至哼起了家乡小调。地面控制中心传来一阵轻快的笑声。
A组前往奥林匹斯山完成今日最后采样和标记工作,B组C组可以返航协助基地建设。
明白,队长。
马丁调整好通讯设备,驾驶探测车向目的地驶去。
奥林匹斯山——这座火星乃至太阳系最高峰,海拔接近两万米,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高。即使在太空遥望,这座巨型火山依然清晰可见,犹如火星表面醒目的印记。
以往受技术限制,NASA虽推测奥林匹斯山内部可能存在生命迹象,却从未能深入勘探。但这次火星探索者带来了 ** 性技术装备,将首次实现火山内部探测——这正是本次任务的核心目标。
约一小时后,马丁车队抵达山脚。展现在眼前的壮观景象令人震撼:这座火山与地球喜马拉雅山截然不同,其主火山口宽度达60英里,长度超过80英里,面积相当于数个市。若算上周边的附属丘陵,整片火山区域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如此规模在地球上是难以想象的,而它已在火星表面静静矗立了亿万年。
抓紧时间,开始工作!
收到!
队员们从车上取出特制装备——托尼设计的飞行外骨骼装甲。随着设备启动,众人腾空而起,向半山腰一处凹陷地带飞去。
第十七章·赤星秘窟探测纪实
地表监测数据表明,奥林帕斯山西侧存在理想的切入点位。火山岩层勘测图谱显示,持续掘进15个火星日即可触及核心腔体。
地质物理模型早已证实,这座太阳系最高火山内部必然存在熔岩管道网络。往昔喷发活动中,高温流体塑造的甬道系统保存着珍贵的矿物沉积。
这些晶化物质承载着关键科研价值——或许封存着生命诞生的化学证据。行星地质学界共识认为,岩浆活动形成的热液环境正是生命前驱物的天然培养舱。
马丁团队的新型外骨骼扬起赤色尘雾,机械臂每次冲击都能剥落数立方米的玄武岩。挖掘进度完全符合预期时间表。
(山体核心区·绝对黑暗领域)
持续传来的振动波穿透岩层,某条未被测绘的狭窄管廊中,突然掠过某种流体扰动的啸音...
※※※
第二十六探测周期报告
当火星自转完成第十五周循环时,勘探队终于逼近目标腔体。
从三公里外观察,山壁上的勘探点仅如沙砾般渺小。随着运输舱抵近,方才显现出直径1.8米的规整隧道——内壁布满激光切割纹路,地面沉积着数十层复合纤维靴印。
今日完成最后突破!马丁的指令在通讯频道回荡。
十二名队员的应答声浪震得耳机嗡嗡作响。隧道深处的照明阵列次第亮起,将岩壁上的硫酸盐结晶映照得如同星群。
为了节省挖掘时的能源消耗,他们选择徒步进入隧道,不再启动外骨骼的飞行功能。
队员们紧随其后。
黑暗瞬间吞没了他们,但很快,亮起的头灯将部分黑暗驱散。
马丁走在队伍最前端,头灯的光束随着他的步伐向隧道深处延伸,仿佛在与无尽的黑暗较量。
队伍保持着沉默,没有人开口。
在这仿佛没有尽头的漆黑隧道中,维持平常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沉默与压抑才是常态。
走了数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630挖掘的停工点。
“好了,各位,开始吧!”马丁一声令下,队员们立刻投入工作。
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凿开岩壁,有人负责运送碎石。马丁冲在最前方,操纵外骨骼不断劈砍面前的障碍。
每一次外骨骼与岩壁碰撞,都会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这声音在幽深的隧道中回荡,也在庞大的奥林帕斯山内部震颤。
喜欢港片:大哥死那一天,我抄底大嫂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片:大哥死那一天,我抄底大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