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上,朱元璋、李善长、徐达等文武重臣,静静地目送着大军远去。
朱元璋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个冲在最前面的白色身影,直到它和整个大军一起,消失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化作一个模糊的黑点。
他依然久久不愿离去。
秋风吹动他的龙袍,猎猎作响。他身边的李善长,这位以谋略着称的大丞相,轻声说道:“陛下,大军已远,您也该回宫歇息了。”
朱元璋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问道:“善长,你看,此战,能成吗?”
李善长沉吟片刻,答道:“陛下天命所归,将士用命,民心所向,此战,当无往而不利。”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目光依然凝视着北方,喃喃自语道:“天命……人心……这些固然重要。但北地苦寒,元廷虽腐,却仍有百万雄师,更有王保保那样的劲敌。遇春他……勇则勇矣,只怕……”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的担忧,却清晰地流露出来。他信任常遇春的勇武,甚至超过了信任自己。但他也深知常遇春的性格——刚猛,激进,甚至有些嗜杀。这样的性格,在攻坚拔寨时是无往不利的利器,但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和强大的敌人时,是否会成为致命的弱点?
“陛下,您多虑了。”一旁的徐达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如山,“常将军虽勇,却非有勇无谋之辈。况且,末将已按陛下吩咐,调派了数万精锐步卒,作为中军主力,紧随其后。粮草、辎重、攻城器械,皆已筹备妥当。此战,我大明已是万事俱备。”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看向徐达,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徐达这是在向他保证,即便常遇春在前方冲得太快,他也会牢牢地稳住后方,确保万无一失。
“希望吧。”朱元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忧虑都吐出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将随着这支铁蹄的征程,轰然开启。朕只希望,开启这个时代的代价,不要太大。”
他最后看了一眼北方空旷的天际,那里,几朵乌云正悄然汇聚,仿佛预示着前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
大军行出百里,已是黄昏时分。
常遇春勒住马头,让大军在一片开阔地安营扎寨。他独自一人,骑着“踏雪乌骓”登上了一座小山坡,回望南方。
南京城早已看不见了,但他的心中,却仿佛依然能感受到那座城市的温度,能听到陛下那充满信任的话语。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破阵”枪,枪身的寒光在夕阳下,显得有些柔和。他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枪杆,仿佛在抚摸一位久别重逢的挚友。
“陛下,兄弟们,等着看吧。”常遇春低声自语,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我常遇春,定会踏平燕云,活捉元主,将那‘不破元廷,不收燕云,誓不还朝’的誓言,变成现实!”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马赶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神色有些凝重:“报将军!”
常遇春眉头一皱:“讲。”
“前方五十里外,我军探马与一支元军游骑遭遇,交手后,对方退去。但从其旗帜和装束来看,并非寻常的元军地方守备部队,而是……而是元廷的宿卫精锐,‘怯薛军’!”
“怯薛军?”常遇春眼中精光一闪。
“怯薛军”是元朝皇帝的亲军,由蒙古贵族子弟组成,战斗力极强,是元廷最精锐、最忠诚的力量。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距离前线尚有千里之遥,这绝非寻常的巡逻。
常遇春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他知道,这绝非一次偶然的遭遇。这股“怯薛军”的出现,只有一个解释——元廷,已经察觉到了大明的北伐意图,并且,已经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棋子,在前方等待着自己。
这盘棋,从一开始,就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要凶险。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夜幕已经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但北方的地平线上,却似乎笼罩着一层不祥的阴霾。
一场真正的较量,似乎才刚刚开始。
常遇春握紧了手中的“破阵”枪,枪尖在夜色中,再次闪烁出森冷的寒芒。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面对的,将不再是一群腐朽的敌人,而是一头虽然年老,却依然拥有着锋利爪牙的猛虎。
而他,大明第一战神,将是第一个冲上去,拔掉这头猛虎獠牙的人。
“传我将令!”常遇春的声音在夜色中响起,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全军戒备,明晨加速前行!我要让元廷知道,他们派来的任何棋子,在我大明铁骑面前,都将被碾得粉碎!”
“得令!”斥候领命而去。
山坡上,常遇春的身影如同一尊雕塑,在夜风中屹立不动。他的前方,是未知的战场与强敌;他的身后,是数十万将士的信任与一个民族的希望。
北伐的第一滴血,似乎即将在黎明之前,悄然流下。而这滴血,究竟会是谁的?无人知晓。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第一战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