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出口,蓝氏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如雨而下。她想起丈夫出征前夜,握着她的手说:蓝儿,等我回来,我们去看江南的春天。想起他每次归来,都会给孩子们带些北方的特产,虽然不值钱,但孩子们总是开心得不得了。想起他抱着老母亲说:娘,儿子不孝,不能常伴左右。
刘伯温看着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女人,心中也不禁动容。他见过太多武将的家眷,但像蓝氏这样深爱丈夫的,确实少见。
常夫人,刘伯温的声音柔和了一些,常将军确实受了重伤,但...但已经脱离危险了。
蓝氏的身体一软,几乎要跪倒在地。刘伯温连忙扶住她。
真的?她不敢相信地问。
真的。刘伯温点头,不过...不过伤势确实严重,需要静养。军中已经派人护送他回京了。
回京?蓝氏眼中闪过一丝喜悦,什么时候能到?
刘伯温犹豫了一下:这个...具体时间尚不确定。但快则三五日,慢则...
慢则怎样?蓝氏紧张地问。
刘伯温看着她,缓缓说道:慢则...要看他的造化了。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蓝氏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她知道,刘伯温这样说,意味着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
大人,蓝氏擦干眼泪,我能在城外等他吗?
刘伯温摇头:万万不可。常将军回京,自有安排。你在家中等候即可。
可是...
常夫人,刘伯温打断她,相信我,我已经派人沿途照料。你现在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不要让常将军回来时,看到你憔悴的样子。
蓝氏点点头,知道刘伯温说得对。她深吸一口气,再次行礼:多谢大人告知。民女...民女告退了。
看着蓝氏离去的背影,刘伯温叹了口气。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乌云正在聚集,似乎要下雨了。他想起军中传来的消息——常遇春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伤口感染引发了高热,人一直昏迷不醒。军医说,能否撑到南京,全看天意了。
---
回到常府时,天已经下起了小雨。蓝氏没有打伞,任由雨水打湿她的头发和衣裳。王管家和小翠在门口焦急地等候,见她回来,连忙迎了上去。
夫人,您怎么样?小翠扶住她,见到刘大人了吗?
蓝氏点点头,声音有些沙哑:见到了。
她没有说更多,径直往内院走去。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回到房间,蓝氏换下湿衣服,坐在梳妆台前。镜中的她脸色苍白,嘴唇发青,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她想起刘伯温的话:快则三五日,慢则...要看他的造化了。
造化...她轻声念着这个词,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她不信什么造化,她只信自己的丈夫。常遇春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最清楚。他从小在苦水里长大,十五岁从军,十八岁就敢带着几十人偷袭元军大营。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有二十多处,哪一次不是从鬼门关前走回来的?
他一定会回来的。蓝氏对自己说,他答应过要带我看江南的春天。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雨还在下,但天边已经透出一丝光亮。她想起丈夫曾经对她说:蓝儿,你看那雨后的彩虹,多美。不管下多大的雨,太阳总会出来的。
是啊,太阳总会出来的。蓝氏轻声说,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夫人!夫人!是王管家的声音,宫里来人了!
蓝氏心中一紧,连忙走出去。只见院子里站着一名小太监,手持拂尘,面无表情。
常夫人,小太监行了一礼,皇上口谕,宣您即刻进宫。
蓝氏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知道,这一定与丈夫有关。
公公,她强作镇定,可知皇上宣民女进宫所为何事?
小太监摇头:奴才不知。夫人,请吧。
蓝氏点点头,对王管家说:准备马车。
夫人,王管家担忧地说,您刚淋了雨,身子...
无妨。蓝氏打断他,走吧。
马车驶向皇宫的路上,蓝氏的心一直在下沉。她想起刘伯温的话,想起丈夫那封简短的家书,想起徐夫人担忧的眼神。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她,事情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
皇宫内,朱元璋正在奉天殿焦急地踱步。案桌上放着一份刚刚送达的军报,他的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
常遇春的情况如何?他问站在一旁的太监。
回皇上,太监低头,军报上说...常将军高烧不退,人已经...
混账!朱元璋一拳砸在案桌上,朕不要听这些!告诉朕,他还能撑多久!
太监吓得跪在地上:皇上...军医说...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皇上,常夫人到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让她进来。
蓝氏走进大殿,看到朱元璋阴沉的脸色,心已经凉了半截。她跪下行礼:民女常蓝氏,参见皇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第一战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