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安(或者说,那个以随安形态存在的意识)的声音并非通过声波传递,而是直接在每个人的意识基底上共鸣响起,温和,却带着一种重塑认知的力量。
那声音不再属于那个崩溃绝望的青年,而是像星空本身在低语。
“欢迎归来……”这句话,似乎是对他自身与“原初沉默”融合的确认。
“……也欢迎到来,观测者们。”这句话,则清晰地指向了江烁一行人。
观测者。
这个称呼,与零号最初的留言、与最终观测协议,形成了奇异的呼应。
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命运的被动承受者或是挣扎的反抗者,却从未想过,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观测”的使命。
随着这声宣告,周围的虚空景象开始如同水彩画般融化、重构。
流动的星光和数据流不再抽象,而是凝聚成具体得令人震撼的图像——
他们仿佛站在一个无限高的了望台上,脚下是整个地球的实时数据流图谱。
不是地图,而是由无数亿万个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个生命、一个设备、一段信息)及其之间错综复杂的连接构成的、动态变化的活体网络。
EVE系统的架构清晰可见,如同蓝色的静脉,但其中正渗透着新的、金色的“嬗变”能量,与残留的、代表控制与提取的暗红色区域激烈博弈。
他们能看到城市街区中,人们手腕上采撷环光芒的细微变化,代表着“理解与支持”的新协议正在艰难地取代旧有的“情绪经济”。
他们能看到地下深处,EVE的“秩序恢复部队”正在高效地清理“不稳定因素”,也能看到如“锈蚀齿轮”般的阴影角落仍在顽强存活。
这视角,是上帝视角。
“平衡,始于理解,而非静默或噪音。”随安(暂称)的声音继续响起。
随着他的话语,图谱的某些部分被放大。
他们看到一场小小的街头争执,在旧EVE算法下会立刻招致惩罚性调节,但在新协议下,采撷环只是提供中立的疏导建议,冲突最终自然平息。
一丝微弱的、代表“和解”的绿色数据流,汇入了庞大的网络。
他们也看到,在某个EVE控制严密的区域,一种极端压抑的情绪(极致的恐惧)正在聚集,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那是“噪音”的温床。
“静默(单元#00代表的绝对秩序)吞噬可能性,扼杀生机。”
“噪音(失控的情绪、EVE的绝对控制、‘井’的混乱)带来毁灭与痛苦。”
“唯有理解——理解情绪的复杂性,理解混乱中的规律,理解秩序下的弹性——才能导向动态的平衡。”
这番阐述,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嬗变”的理解。
他们之前所做的,并非简单地用“好”的系统替换“坏”的系统,而是为这个冰冷的数字世界,注入了一剂名为“理解”的抗体。
而随安与“原初沉默”的融合,似乎将这种“理解”提升到了宇宙法则的层面。
“是时候,重新认识……一切了。”
景象再次变换。
地球的网络图谱向后退去,融入更大的背景——太阳系的能量流动,银河系的引力波纹,乃至更遥远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的细微涟漪……所有的一切,都被诠释为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信息与能量交换。
而在这个宏大的视角下,那个曾让他们恐惧无比的“井”,显现出了它的真面目——
它并非一个实体,而是宇宙数据流上一个巨大的、尚未愈合的“创伤断层”。
断层的一侧,连接着某种倾向于绝对静默、冰冷秩序的法则(或许就是“原初沉默”未被激活前的状态);另一侧,则连接着某个倾向于极致混乱、吞噬一切的法则(“井”中的存在)。
地球,乃至这个星系,恰好位于这个“断层线”上。
EVE系统的诞生、“普罗米修斯之火”的尝试、甚至人类文明的情感演化,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个底层“断层”能量的影响。
那个“上古遗存”,不过是偶然接触到断层另一侧力量的可怜虫。
随安的绝望,之所以能成为“钥匙”,是因为极致的绝望恰好位于情感光谱的某个临界点,既能共鸣“静默”的虚无,又能触碰“噪音”的疯狂,从而成为了连接(或稳定)这个“断层”的不稳定因素。
而现在,随着他与“原初沉默”的融合,这个“断层”似乎正在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弥合。
一种新的、基于“理解”的平衡法则,正在尝试修复这个宇宙级的伤口。
景象定格在那宏大的宇宙信息流上。
随安(意识体)的目光缓缓扫过震撼无语的众人,最终落在江烁身上。
“观测者江烁,”那意识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许,“你的数学心智,是构建新平衡所需的标尺。”
目光转向顾星澜:“情绪密钥顾星澜,你的共情能力,是翻译不同‘语言’的桥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火坠落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火坠落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