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更深时,柴桑府衙亮起烛火。鲁肃等人看见主公案头摊开的舆图,听见沙哑的声音:公瑾建议联结山越,许以郡县...
满堂寂静中,有人盯着地图上标注交州的朱砂印记,恍惚看见燃烧的江东正在缓缓沉入墨色深海。
(
---
鲁肃作为周瑜挚友,此刻再难压抑情绪,向孙权进言:“主公,请依公瑾之计行事。若无要务在身,恳请容我前去见他最后一面!”
孙权闻言长叹。若在往日,他定会厉声呵斥,但此刻也明白周瑜落得如此境地,自己难辞其咎。他挥手示意鲁肃退下。
“谢主公!”
……
史书记载的周瑜年仅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原本的轨迹中,他将在赤壁之战后的次年病故。即便如今历史因寇封的介入而彻底改变,这位美周郎依然难逃死劫。
正史中的周瑜死于沉疴,并非演义所述被诸葛亮气死。回首江东四大都督,似乎皆因疾病或忧愤而终。后世不乏揣测,认为吕蒙与陆逊之死与孙权有所关联——而此刻的周瑜,确因主公猜忌郁结成疾,加之多年征战耗尽心力,已至弥留之际。
鲁肃疾步至周府,侍从引他入内。见得榻上形容枯槁的挚友,这位素来沉稳的谋士亦红了眼眶。
周瑜却含笑低语:“子敬,我的路到此为止了。往后……主公便托付于你。若实在敌不过寇封,隐姓埋名活下去也好。”
鲁肃肃然拱手:“公瑾放心,我必倾尽所能守住江东,守住你与伯符打下的基业。”
周瑜闻言似释重负,转而望向泪落涟涟的小乔。
---
(
**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虽然不是你的亲生骨肉,但还望你能善待他们……当年你父亲的事,我很愧疚,我曾劝过伯符,但他执意如此!
如今我的命数已尽,只盼你别怨恨我,孩子们就托付给你了。日后你想去哪里,都随你心意。周瑜说到此处,忍不住轻咳几声。
小乔见状,早已泪如雨下,楚楚可怜。
当年孙策攻下庐江后,强行纳娶乔玄之女。乔玄最初不愿,却被孙策威逼,最终郁郁而终。
乔玄不肯让女儿嫁给孙策,一来大乔只是妾室,二来他与陆康是至交好友。而陆康之死,孙策难辞其咎。他怎会将女儿许给杀友仇人?
正因如此,大乔对孙策始终心怀怨愤。但后来她为何愿意抚养孙绍,却让人难以揣摩她的心思。
相反,周瑜本就是庐江人,年少成名,与小乔之间只有情意,全无恨意。何况大乔是孙策之妾,而小乔与周瑜却是两情相悦,名正言顺的夫妻。
虽然孩子并非小乔亲生,但如今周瑜病危在即,她心如刀割,悲痛欲绝。
夫君,莫要胡说,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你若丢下我在这乱世,妾身如何独活?
小乔的哭喊让周瑜肝肠寸断。他何尝不想多活些时日,与妻儿共享天伦?可惜天命难违……
看着跪在面前的妻儿——两子一女,周瑜用尽最后的力气叮嘱道:你们以后,要好好听母亲的话,知道吗?
为父不在的日子,你们一定要保重……
话音未落,周瑜的手已无力垂下,这位当世奇才,就此陨落。
顷刻间,周府内哀声四起。而天公似也为之动容,骤然降下暴雨,仿佛在为这位英才的逝去而哭泣。
周瑜的死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整个柴桑。
江东群臣听闻此事,无不神色黯然,眼中透出几许悲凉!
战局未启,败象已显,阴云密布,令人窒息!
孙权力排众议,当即遣使赴山越求援。然柴桑四面楚歌,寇封大军铁桶合围,插翅难飞。百般筹谋,唯有选拔死士突围,方能与山越缔结盟约。
大殿之上,孙权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江东存亡,系此一战。若得山越之助,或可绝处逢生。孤决意亲率大军出城迎敌,周泰率三千丹阳精锐自西门突袭南下,与山越议和,如何?
周泰霍然起身:末将粗鄙武夫,不谙纵横之术。此等重任当属凌统,末将誓死守护主公左右!
孙权怔然,心头涌起暖流。危难之际竟有如此忠勇之将,甘愿放弃生机相随,当真不负江东之主名号。
遂转向凌统:公绩当年丧父之痛,孤历历在目。纵观江东俊杰,唯你文武兼备。此番重任,非你莫属。
凌统踌躇再三。鲁肃等文士难当此任,诸将又智略不足,只得领命。
孙权朗声道:传令三军,即刻整兵。孤当亲率大军出城迎战,为公绩杀开血路!
军令既下,柴桑城门洞开。孙权金甲耀目,周泰、黄盖、朱然、朱桓、丁奉诸将拱卫左右,犹如一柄利剑直刺南门!
孙权竟放弃守城主动出击,寇封闻讯后大感意外!
他当即召集庞统、诸葛亮商议对策:孙权此举意欲何为?此时出城能有何作为?莫非想与我阵前比试武艺?
诸葛亮与庞统交换眼神后进言:主公,听闻周瑜数日前病逝,举城哀悼。孙权此番出城决战,或许与此事相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