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操决意与寇封展开长期周旋,研判得出寇封虽率关中劲旅远道而来,却非固守之师!
远征大军最忌粮草不济,曹操当即敕令青、冀、幽三州守军坚壁清野!
寇封大军夺取并州后,立即着手整顿军备、安抚民生,计划以两年为期徐图其余三州!
攻取北境四州须稳扎稳打,得一州则必先治一州!
虽攻占并州折损轻微,但寇封明白这支从关中长途奔袭的劲旅已是人困马乏!
若仓促进军其他州郡,必将优势尽丧,反使曹操有机可乘!
刘伯温、庞统、诸葛亮一致建议寇封暂驻并州休整!
主公,曹操密令曹洪继续潜伏,意图获取军权暗中策反!戚家军截获密信即刻禀报
这个结果正合寇封所料,对曹军而言确是千载良机!
这场将计就计的妙局还要继续演下去,定要让曹洪源源不断传递虚假情报!
必须让这位自诩兵法大家的曹操,亲身体验寇封的军事韬略!
速告城中戚家军,严密监视曹洪动向,切记要让他以雁门太守自居而不生疑!
寇封叮嘱戚继光必须将这场戏演得天衣无缝!
戚继光领命后立即策马入城部署!
曹洪的动向始终在寇封掌控之中,之所以按兵不动,只因他尚存利用价值。
身为雁门太守,曹洪在人前装得恭顺谦卑,对寇封唯命是从。
他表面替寇封办事,实则暗中执行曹操的指令,可谓身在寇营,心在曹。
一名曹军密探潜入府中,低声道:太守,丞相传信,已知您用心良苦,望莫忘恩情!
曹洪阅后即刻焚毁密信,以免留下证据被戚继光察觉。
得到曹操回应,他更有底气继续伪装。
作为曹军大将,曹洪鲜有战功,此番决意大展拳脚,为自己树立威名。
他对亲信说道:此乃天赐良机!诸位尽心效力,待我功成之日,定不相负!
我等皆是主公心腹,击退寇封后,必得重赏!
——
寇封率刘伯温、赵云及数千兵马前往雁门,名为巡视,实为试探。
行军途中,寇封问刘伯温:曹洪上任后,待百姓如何?
刘伯温答道:他勤勉尽责,暂无逾矩之举。
寇封冷笑:看来他只敢暗中动作,妄想收服戚家军,简直痴人说梦!
刘伯温附和:岳飞带出的兵,岂会听他号令?
曹洪既选诈降,便知此人天真。有此妄想,倒也不足为奇。
二人一路闲谈,消解行军枯燥。
只要曹洪未伤及百姓,寇封便容他自由行动, ** 行赏,按过惩处,如同对待麾下将领一般。
寇封出兵前就已传信曹洪,命其做好迎驾准备。他想试探这位降将是否会按规矩出城相迎。
曹洪接到消息后立即率领雁门官员在城外列队等候。面对这位威震九州的君主,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作为降将,他必须表现得绝对忠诚。
日头渐高,曹洪却毫不在意。在他眼中,等待的时长远不及等待的对象重要。
主公,前方就是雁门郡,曹洪似乎已在城外等候。赵云眺望着远处的人群说道。
这是雁门太守的本分。待队伍临近,寇封认出了那张熟悉的面孔——昔日战场上的老对手。
恭迎主公!曹洪领着众臣上前行礼,请主公入城。
寇封扶起众人,只带部分亲卫进城,仍留千人驻守城外。这是他行事的一贯作风,总要留有后手。
入城后,寇封随口问道:曹太守可还习惯?是否需要调任他处?
曹洪连忙摇头。能保住性命已属万幸,更不用说继续担任太守。何况他已在雁门暗中布局,岂能半途而废?
蒙主公不杀之恩,又委以重任,这份恩情永世难忘。雁门就是我的家,怎舍得离开?曹洪恭敬答道。
寇封从这番表态中看出端倪。显然曹洪在雁门,并非无所作为。
寇封笑道:此话在理,适才不过戏言,雁门太守一职,非曹洪莫属。
他本无调离曹洪之意,反欲静观其部壮大。闻言,曹洪心中大石落地。他深知若离雁门,多年心血将付诸东流。
承蒙主公器重,末将必竭尽所能。曹洪拜谢。能留守雁门令他欣喜不已——此地乃其宏图根基,以此为据,可谋并州九郡。
巡视郡治时,寇封见民生井然,赞道:不愧是曹孟德麾下大将。随即提议:可需遣军师辅佐?恐有旧臣不服。
曹洪婉拒:末将曾任并州守将,与百官相熟。实则担忧难劝降寇封亲信,不如独掌大权。寇封亦不强求,仅警示若治理不善将遣人监察。
离任前,曹洪立誓以政绩服众。寇封忽问:曹孟德睚眦必报,岂无遣刺客行刺?此言暗藏机锋。
寇封面色凝重地发问,刻意流露出几分猜疑,这才符合当前形势!
曹洪闻言心头一凛,顿时意识到必须展现与曹操势不两立的姿态,当即抱拳道:启禀主公,末将既已归顺,想必曹操畏惧主公英明,不敢轻举妄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