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在成都有套公寓,装修好了没人住,让您先住那边,”小刘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公寓楼下就有超市和菜市场,旁边还有个公园,早上能去散步。高先生说,等您适应几天,再带您去熟悉熟悉环境,要是您想找工作,他也能帮忙推荐。”
张纳伟“嗯”了一声,目光却被车窗外的景色吸引了。机场高速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树叶已经开始泛黄,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能看到成片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还有一些造型独特的建筑,看起来像是科技园区的办公楼。
“那是成都的航空产业园,”小刘顺着他的目光指了指,“里面有很多华夏的飞机制造公司,还有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现在华夏的科技发展得快,这些园区到处都是。”
车子驶下机场高速,进入市区主干道。路边的景色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人行道上行人很多,大多是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手里拿着早餐店买的包子或豆浆;路边的店铺种类繁多,有卖早餐的小馆子,有连锁的咖啡店,还有挂着“24小时便利店”招牌的超市;偶尔能看到几辆自动驾驶的公交车驶过,车身上贴着公益广告,播放着轻柔的音乐。
张纳伟的目光紧紧盯着窗外,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看到一个妈妈牵着五六岁的小女孩走过,小女孩指着他的车窗外,大声说:“妈妈你看!那个姐姐的耳朵好可爱!像猫咪一样!”妈妈顺着女儿的手指看了一眼,笑着说:“是呀,姐姐的打扮真漂亮,咱们快走吧,要迟到了。”说完就牵着女儿继续往前走,没有再回头看第二眼。
张纳伟的心脏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想捂住猫耳,可看到母女俩已经走远,他又慢慢放下了手。刚才小女孩的声音里没有恐惧,只有好奇和喜欢;妈妈的语气里没有厌恶,只有平淡的接纳。这种“被当作普通风景”的感觉,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在沙特庄园里,他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展品”,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带着审视或贪婪;在实验室里,他是被解剖的“实验体”,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带着冷漠或研究;而在这里,在成都的街头,他只是一个“打扮特别的路人”,能被轻易地融入这喧嚣的日常。
车子经过春熙路时,小刘特意放慢了车速:“张先生,这是成都最热闹的地方,晚上更漂亮,到处都是霓虹灯,还有很多小吃摊。您要是喜欢逛街,以后可以来这边,买东西或者吃小吃都很方便。”
张纳伟顺着车窗看去,春熙路上人潮涌动,两边的商场外墙是巨大的全息广告牌,播放着时尚品牌的广告,还有一些卡通形象在屏幕上跳跃。路边有几个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在拍照,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却没有人觉得奇怪;不远处,一个卖糖画的老人正在用勺子舀着融化的糖,在石板上画出十二生肖的图案,几个孩子围在旁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什么图案。
“以前在曼谷,琳琳也喜欢看糖画,”张纳伟的心里突然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女儿苏纳琳小时候,每次带她去唐人街,她都会拉着他的手,站在糖画摊前不肯走,非要买一个小兔子形状的糖画,“那时候她才三岁,拿着糖画,吃得满脸都是糖,还笑着说‘爸爸你看,小兔子会发光’。”
他下意识地摸向风衣内兜,指尖隔着布料碰到了照片的边缘。现在琳琳应该已经14岁了,上初中了吧?不知道她还喜不喜欢画画,不知道苏玲有没有带她去吃芒果糯米饭,不知道她们现在在哪里——是还在曼谷,还是也来了华夏?这些疑问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可一想到刚才路人的反应,他又多了一丝希望:或许在华夏,他可以不用躲躲藏藏,可以光明正大地寻找女儿,甚至可以用“张若曦”的身份,去打听苏玲的消息。
车子继续向前开,经过太古里时,张纳伟看到了成片的川西风格建筑,青瓦白墙,和旁边的现代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路边的茶馆里坐满了人,有人在喝茶聊天,有人在打麻将,笑声和说话声透过车窗传进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小刘笑着说:“成都人喜欢慢生活,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来茶馆坐坐,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咱们说的‘巴适’。”
“巴适?”张纳伟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觉得很有意思——这是他第一次听四川方言,带着独特的语调,听起来很亲切。
“对,就是舒服、安逸的意思,”小刘解释道,“高先生也是四川人,虽然在国外待了几年,但还是喜欢成都的生活,说这里比国外舒服多了。”
车子驶进高新区,路边的建筑渐渐变成了现代化的写字楼和高档公寓,行人也变得少了些,环境更加安静。小刘把车停在一栋公寓楼下,对张纳伟说:“张先生,到了。这栋公寓安保很好,您的房间在18楼,钥匙我已经帮您准备好了,高先生说,房间里什么都有,您直接住就行,要是缺什么,随时给我打电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抠脚大汉变身猫娘后,被拍卖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抠脚大汉变身猫娘后,被拍卖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