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五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接过糖,向老周鞠了一躬,慢慢退后,消失在阴影中。
那晚,老周收了不少老钱币,有民国的,有伪满的,甚至有更早的龙洋。他明知第二天这些都会变成冥币,却还是认真地给“顾客”拿货、找零。
凌晨时分,一切恢复正常。老周瘫坐在地上,浑身冷汗。他不是不怕,但一种奇特的怜悯压过了恐惧。这些“顾客”,不过是在重复生前的习惯,满足未了的心愿罢了。
第三天,老周去了趟公社革委会,借口说仓库需要彻底清理,申请了一天闭门整理。主任批准了,还夸他认真负责。
回到供销社,老周做了一件大胆的事——他翻出那些旧货,仔细分类整理,民国花布、伪满化妆品、日本香烟...他甚至找到了几本日伪时期的杂志和一套满洲国小学课本。
“这些东西应该被记住,”老周自言自语,“不管好的坏的。”
那天晚上,当“顾客”再次出现时,老周已经布置好了一个特殊的柜台,专门陈列那些旧货,标上了手写的标签,注明它们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令他惊讶的是,这些“顾客”对新设立的柜台表现出极大兴趣,围在那里久久不散。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女孩”甚至指着那套满洲国课本,低声抽泣起来。
老周走近她,轻声问:“小姑娘,怎么了?”
“我、我弟弟就是用这种课本...”女孩哽咽着说,“后来他被抓去当劳工,再没回来...”
老周不知哪来的勇气,说:“能跟我说说他吗?”
女孩抬起头,灰白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光彩。她断断续续地讲起了往事,她家住在镇上,弟弟十六岁被征去煤矿,第二年就死在了一次事故中。她自己也在一场瘟疫中丧生,那年才十八岁。
“我们都被忘啦...”女孩最后说,“没人记得我们,没人祭奠我们...”
老周喉头哽咽,想起了自己早夭的妹妹。
那晚之后,老周的心态完全改变了。他开始主动与这些“顾客”交流,听他们的故事。有的人是抗战时期被害的,有的是解放初期病死的,还有的是自然灾害年间饿死的。他们中有农民、商人、教师、甚至还有一位是曾经的抗联战士。
老周渐渐明白,这些“诡货”不过是一个引子,引出的是被遗忘的历史和无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春节前夕,奇怪的事情开始传到村民耳中。有人声称半夜路过供销社时,看见里面有人影晃动,还传出旧时代的歌声。有孩子说看见穿古装的人在供销社周围徘徊。流言蜚语开始蔓延。
正月十五,公社副书记带着两个民兵找上门来。
“老周,群众反映你这里晚上有异常动静,怎么回事?”副书记严肃地问。
老周心里一紧,强装镇定:“可能是我晚上清点货物,被人看见了。”
副书记环视一圈,目光落在那些陈列旧货的柜子上:“这些是什么?”
“是、是从仓库清理出来的旧物,正准备处理掉。”老周额头冒汗。
“看起来像是四旧啊,”副书记走近细看,“老周,你可是老同志了,怎么能保留这些东西?明天就给我烧了!”
老周只能点头称是。
那晚,老周知道是最后一夜了。他早早关上店门,把那些旧货一件件摆在柜台上,像是举行一场告别仪式。
午夜时分,“顾客”们如期而至,但比以往更多,几乎挤满了整个供销社。他们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神情比往常更加哀伤。
老周站在柜台后,像往常一样接待他们,心里却沉甸甸的。
凌晨三点,人群渐渐散去。最后留下的是那个穿学生装的女孩,她向老周深深鞠了一躬:“周掌柜,谢谢您。我们该走了。”
老周喉头哽咽:“去哪?”
“去我们该去的地方。”女孩微笑着,身影渐渐变淡,“因为有人记得我们,我们就可以安心离开了。”
天快亮时,供销社恢复了原样。老周打开仓库,发现那几个木箱子不见了,仿佛从未出现过。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东北民间异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