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鼓不一样,”老巴特尔摸着鼓边说,“它不是回放,是真能把他们叫回来。”
阿城越听越心惊,想起自己轻率的一敲,后悔不已。
傍晚,乌云又开始聚集。老巴特尔面色凝重:“今晚他们还会来。鼓声一响,就要连响三夜,这是规矩。”
阿城慌了:“那怎么办?”
“你得送他们走。”老巴特尔盯着阿城的眼睛,“今晚你得亲自敲鼓,我教你节奏。送魂的鼓点和召魂的不同,得让他们知道该回去了。”
夜幕降临,雷声再起。阿城手心全是汗,握着那根弯曲的鼓槌,像是握着烧红的铁棍。
老巴特尔盘坐在他对面,闭着眼,开始低吟一首古老的送魂曲。歌词阿城听不懂,但那调子悲凉而庄重,像是从千百年前传来。
“敲吧,”老巴特尔睁开眼,“跟着我哼的节奏,不要快,不要慢,心要诚。”
阿城深吸一口气,敲下了第一声。
“咚——”
这一次,鼓声不再让他恐惧,反而有一种奇异的沉重感。他按照老巴特尔教的节奏,不紧不慢地敲着,眼睛望向窗外。
雨幕中,那些身影再次出现。但这一次,他们没有行进,而是静静地站着,面向蒙古包的方向。在闪电的照耀下,阿城看清了离得最近的一个身影——那是个年轻士兵,脸上没有血色,但眼神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疲惫和解脱。
阿城忽然不怕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太爷爷,也是在东北战场上失踪的,尸骨无存。眼前这些,不也曾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吗?
鼓声连绵,老巴特尔的吟唱与雷声、雨声交织在一起。阿城感到手中的鼓槌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引导着他的手臂,一下又一下。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敲鼓,而是成为了某种古老仪式的组成部分,连接着生者与死者,过去与现在。
不知敲了多久,雨势渐小,雷声远去。老巴特尔示意他可以停下了。
阿城放下鼓槌,浑身虚脱。窗外,第一缕晨光撕开了夜幕。
老巴特尔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他们走了,安心地走了。”
离开草原那天,老巴特尔把鼓送给了阿城:“它认你了,好好待它。”
阿城没有把鼓带回北京,而是请教了一位满族文化研究者,得知那些鼓边符号的含义——有的是指引道路的,有的是安抚亡魂的,有的是表达敬意的。最终,他把鼓捐赠给了当地的民俗博物馆,只要求附上一张说明,讲述请神鼓的来历和禁忌。
多年后,阿城还会梦见那个雷雨夜,梦见那些在雨中行走的身影。他不再害怕这些梦境,反而有一种责任感,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下,埋藏着多少应当被记住的故事。
每当雷雨夜,他偶尔还会听见若有若无的鼓声,但那声音不再令他恐惧,反而提醒着他:有些界限,应当被尊重;有些记忆,应当被传承。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东北民间异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