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邺城。
大将军府邸内,灯火通明,丝竹之声隐约可闻,却难掩一份潜藏于繁华下的焦灼。袁绍高踞主位,面色看似平静,眼底却翻涌着难以决断的波澜。
左侧以河北重臣审配、逢纪为首,右侧则以颍川名士郭图、辛评为核心,隐隐显出地域与理念的派系之分。
新近率众来投的韩暹,亦被赐座于末席,其身形魁梧,面带风霜,虽极力做出恭顺姿态,但那历经厮杀磨砺出的悍野之气,依旧难以尽掩。
“韩将军深明大义,率劲旅来归,实乃国家之幸,亦解本将军燃眉之急。”袁绍开口,声音温和,带着惯有的矜持与笼络,“将军及麾下将士鞍马劳顿,已着人妥善安置。”
韩暹连忙起身,抱拳躬身,声音洪亮:“末将漂泊半生,幸蒙大将军不弃,收录麾下,敢不效死力以报!麾下儿郎,皆久经战阵,弓马娴熟,尤以并北胡骑为甚,正可为大将军扫平不臣!”
袁绍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韩暹带来的近五万部众,绝非那些临时征召、未经战阵的新兵可比。其中更有相当数量的胡人骑兵,这对一直苦于无法在骑兵上与公孙瓒抗衡的袁绍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那支曾经让他屡屡吃亏、纵横北地的白马义从,其带来的心理阴影,至今未曾完全散去。
然而,这份欣喜很快被现实的抉择所冲淡:“今并州已渐为长安小儿所据,吕布骁勇,夏侯兄弟亦非庸才,并北门户,已然对我冀州形成威胁。幸得韩将军来援,我军实力大增。诸公以为,下一步,我军当如何行事?是趁势北上,一举荡平幽州公孙瓒,永绝北顾之忧?还是另寻他策?”
谋士逢纪率先出列,他素来主张先定河北,再图天下,此刻声音激昂:“明公!公孙瓒界桥、龙凑连遭重创,已是穷蹙之寇,困守渔阳,如瓮中之鳖。今得韩将军生力军,尤其精骑,正可一鼓作气,北上犁庭扫穴,彻底铲除这颗钉在我冀州背面的毒刺!幽州若定,则我军可无后顾之忧,全力应对西、南之敌。若放任不管,死灰复燃,必成心腹大患!”
他此言一出,立刻得到部分河北籍将领的附和。公孙瓒与袁绍仇深似海,其骑兵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若能彻底解决,自是上策。
但另一侧的郭图却轻轻摇头,出言反驳:“元图(逢纪字)之议,看似稳妥,实则未必。公孙瓒虽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麾下仍有残存白马义从骨干,据城而守,岂是易与之辈?更要者,那高顺奉朝廷之命入驻幽州已久,其所练新兵几何?战力如何?我等尚未可知。幽州牧刘虞,虽与公孙瓒不睦,然其麾下亦有数万兵马,若彼等见我军大举北上,摒弃前嫌,联合抗我,则战事必陷胶着。届时,并州吕布、兖州曹操、关羽趁机袭我侧背,如之奈何?”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提出一个更为大胆,也更具诱惑力的构想:“在下以为,与其劳师远征,攻坚城于北,不若将目光转向东南!青州方面,大公子(袁谭)进展顺利,北海孔融已是强弩之末。我军当增派精锐,速定青州全境,而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徐州!”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袁绍也微微倾身,露出关注之色。
郭图受到鼓励,声音愈发清朗:“徐州富庶,户口百万,陶谦老迈,其子不堪大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更妙者,南面袁公路(袁术)已遣大将纪灵,猛攻广陵,此正乃天赐良机!若我军能南北夹击,速取徐州,则明公坐拥青、冀、徐三州之地,实力骤增何止一倍?”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简陋地图前,手指划过:“届时,我军与南面袁术所占之豫州、扬州及部分荆州地域,东西呼应,对朝廷所控之司隶、兖州形成夹击之势!可联合公路,共伐兖州,直逼司隶!长安朝廷虽有并、凉,然此二州地广人稀,产出有限,兼有黑山军盘踞并州山地,短期内难以消化。只要我军能拿下徐州,截断朝廷东南财赋与盐铁之利,之后再以绝对实力碾压兖州,则天子困守关中、并凉苦寒之地,覆亡可期!”
这幅蓝图描绘得极为诱人。占据三州,联合袁术,东西对进,将朝廷势力拦腰斩断……若真能实现,他袁本初问鼎天下的道路,将一片坦途。
袁绍眼中光芒大盛,显然被此策打动。他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图之此议,甚合吾心。然……幽州公孙瓒,并州黑山,犹如两把利刃,悬于头顶,若其趁我主力南下,袭扰后方,又当如何?”这是他最大的顾虑,也是他难以决断的根源。
郭图自信一笑:“明公所虑极是。然,可遣大将,率韩暹将军部分兵马并冀州留守部队,严密布防北境与西线,深沟高垒,以守代攻。公孙瓒新败,高顺需整合幽州,短期内无力大举南下。黑山军虽众,然乌合之众且态度不明,据险自守尚可,出山攻坚则非其所长。只要防线稳固,彼等不足为虑。待我军拿下徐州,整合三州之力,回头再收拾这些疥癣之疾,易如反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